2008年11月9日星期日

天大笑话:中国学者将现代藏文说成是“中华古文字”



误将现代藏文视为初始文字符号的荒谬论述
——驳《内蒙古文字岩画或将文字史推前2000年》一文

[ 2008-11-4 10:08:00 | By: 阿顿·华多太 ]


内蒙古文字岩画或将文字史推前2000年 http://www.sznews.com 2008-09-03 11:23 深圳新闻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日电(李富)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日前在内蒙古赤峰市举行,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文历史研究员吴甲才向与会者展示了一幅发现于翁牛特旗高日苏大黑山、绘有初始文字符号的岩画,为中华文字史可能向前推移2000年至5000年提供了例证。据介绍,吴甲才历时9年多在红山文化区域内搜寻,在百余座山上发现了40处共数千幅岩画,其中12幅附有上下连贯的初始文字符号,373幅附有独立体初始文字符号,这些文字符号年代之久远、数量之多在全国少见。 吴甲才说,此次向与会者展示的这幅大黑山文字符号岩画,经过测考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至小河沿文化时期,距今已有5500至4200年的历史,在2平方米的岩面上有各类文字符号30个,是国内迄今为止史前陶石遗存文字符号数量最多的一幅。吴甲才表示,这30个可辨的文字符号是由17个基本符号元素组成的,按照文字符号的形态、排列位置及其所示方向,这可能是一幅祈福图,此图与在大黑山半山腰发现的一幅人面鱼纹像和两幅小河沿文化时期的巫字岩图有着内在的联系,都与史前的巫术活动有关。吴甲才认为,它的出现证明了中华古文字应该有5000多年的历史。此前的考古发现显示,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朝王室贵族通过火灼龟甲或兽骨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记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研究中国先秦史的宝贵文字资料。



以上就是网络报刊上的原版消息。笔者是从《法制文萃报》2008年9月6日第七版《人与科学》栏目见到这个转载及附有的一张岩画图片。看到岩画图片上的藏文文字与与此牛头不对马嘴的这般错误论述正是触目惊心!其实这个岩画上的所谓“初始文字符号”的文字有些许藏文字母认知基础的人不费吹毛之力都可轻易念诵,因为吴甲才所展示的文字就是现代藏文(历史上经过三次厘定之后的文字),内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大师宗喀巴所做的明咒,是格鲁派佛教徒所念诵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咒文。包括藏族、蒙古族、土族等佛教信徒人人皆知而且日常念诵的五行四十五个文字。这个经文的创作按照宗喀巴大师生辰公元1357年,16岁进西藏深造,32岁开始著书立说来计算,创作该文也是1389年之后的事,这说明这个藏文文字岩画的镌刻年代一定在1389年之后,顶多有600多年的历史,与吴甲才的5000年之说出入甚大。其实吴甲才稍稍顾及到兄弟民族比如藏族、蒙古族的文字,这个荒谬的论述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我们不仅仅只有汉文字的历史文化。吴甲才作为一位文史研究员作出这种错误判断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其草率行径更使人震惊。



这个荒谬论证一经吴甲才自告奋勇传出,各种大型媒体及网站纷纷转载,以讹传讹,造成恶劣影响,实难学术界所忍受。因此,笔者仅以此心撰此文揭批这个误断。希望人们认清这个臆断的错误论述,还学术界一个真实的岩画文字面目。


http://9425.tibetcul.com/51710.html

附:该博客帖子后的留言

Re:误将现代藏文视为初始文字符号的荒谬言论

[ 2008-11-5 0:23:00 | By: langren ]

呵呵,真荒谬!
常常念诵的经文,常常使用的文字。
还文字史推前2000年呢,哈哈。
居然有这等事。。。。。。。可能吃多了毒鸡蛋、毒奶粉、毒大米。。。

Re:误将现代藏文视为初始文字符号的荒谬言论

[ 2008-11-5 1:52:00 | By: pc000(游客) ]

荒唐,宗喀巴后的一些玛尼石,推前2000年,他们所谓的“专家”就这么点水品,还研究古文字。蒙古是我们的兄弟民族,也弄脏蒙族的历史文化。

Re:误将现代藏文视为初始文字符号的荒谬言论

[ 2008-11-5 1:55:00 | By: 230(游客) ]

明显,连个文字的方向都搞不懂,不害羞登在报纸上???

Re:误将现代藏文视为初始文字符号的荒谬言论

[ 2008-11-5 2:02:00 | By: purtse123 ]

石刻文字应该是仁达-玄努洛追写给他的弟子宗喀巴的。

Re:误将现代藏文视为初始文字符号的荒谬言论

[ 2008-11-5 9:51:00 | By: 0(游客) ]

如今的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不藏文、不会说藏语的藏学专家,简直是一群垃圾、弱智、脑残......。

Re:误将现代藏文视为初始文字符号的荒谬言论

[ 2008-11-5 13:53:00 | By: 小学生(游客) ]

这个吴甲才简直就是饭桶,白拿人民给他的工资,还不滚回家去。你冒充的什么专家?这就是中国人的腐败,中国人的势利。上级领导是干什么的?????

他们编造谎言真是到了恬不知耻的地步.

[ 2008-11-7 9:35:00 | By: www.phayul.com(游客) ]

何止是报纸,我不久回公布一些非常惊人且荒谬资料.他们造谣惑众,怎说的可耻,就连牲畜都不如.

以下引用230(游客)在2008-11-5 1:55:00发表的评论:
明显,连个文字的方向都搞不懂,不害羞登在报纸上???

12 条评论:

  1. 吴甲才=吴假才

    回复删除
  2. 我不是藏人,但是我学过,并且看得懂藏文(会拼读)。第一个reaction就是。。。这些文字怎么反了???的确是个大笑话!!!

    回复删除
  3. 说是吴甲才就行了,没有必要非要套到中国学者这个大帽子上。

    回复删除
  4. 中国的国情决定学术界吹捧汉文化已经到了晕头转向的地步了!这个吴某只是一个不太幸运的马屁精!不遵循学术精神的专家大有人在!尤其是对少数民族不尊重的,歪曲的所谓历史,文化,习俗,宗教,甚至民族特性!贬低少数民族在历史和和现实上应有的作用的专家数不胜数!中国的学术界几乎被他们这些人主导者!更可怕的是把中国的教育都有这些人来操控者!这种现象我自己认为中国整个国家在吹捧大汉族主义的现实有直接的关系!汉族的民族主义和中~共的煽动宣扬大汉民族主义的一种直接的效益!

    回复删除
  5. 奇怪了,你们少数民族也有文字? 不可能吧?!

    回复删除
  6. 奇怪了,你们少数民族也有文字? 不可能吧?!
    -------------------------------------

    楼上的,你如果真的是汉族人,就不要说这种无知和愚昧的话了。

    回复删除
  7. 不用问,显然不是汉族人啊,明显是反中人士在挑拨...

    再无知的汉人,上到这个论坛之后也不会不知道藏族文字,怎么会故意问这种问题?

    不过这种过于简单愚蠢的挑拨,有点侮辱大家的智商。

    回复删除
  8. 真的是无知,而是出于民族感情说出这番话,真的让人很怀疑!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误认或篡改历史的方法,不但是在其实其他民族文化。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不尊重!这样的举动不但是不经过大脑去拍马屁!而且是把自己变相历史的罪人!
    其实在当今二十一文明的世纪里,一个国家有多种文化历史只会增添这个国家的辉煌色彩,而不是普没辉煌!

    回复删除
  9. 楼上的几位,包括博主不要激动,这个文章配错图了,是报纸编辑的错误,要批评别人不认真,自己应该先认真地去查一查。
    发现的岩画是这样的:
    內蒙大黑山岩畫將中華文字史向前推移[組圖]
    http://big5.cctv.com/gate/big5/news.cctv.com/science/20080904/101657.shtml

    回复删除
  10. 这贴相当的搞笑,哎,没有新的评论了

    回复删除
  11. 當一個社會已經到了許多人公然說謊也不以為耻的地步,公然以毒奶,毒物來瞎矇老百姓的時候, 當謊言已經成為文化的一部分的時候, 這是一個令人害怕的地方.令人心寒.

    回复删除
  12. 现代汉语中众多的日语借词的事实不必回避
    文章提交者:fft0755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现代汉语中众多的日语借词的事实不必回避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与西方世界开始了交流,中国社会开始了急剧的变化。变化必然会从语言,尤其是词汇上表现出来。表达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等等概念的词汇进入汉语的时候,主要是用意译以音译两种方式。但是到了后来,中国人用的表达西方思想科技文化等等概念的词语,却是通过直接借用日本人现成的翻译来实现的。

    这就有些奇怪,为什么表达西方新概念的词,又是通过借用日文来完成的呢?

    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学习西方,其刻苦认真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在学习过程中,日本人当然要翻译西方的概念词语。在翻译的过程中,日本人有些投机取巧:他们用现成的中国的汉字,重新组合,构成新词,或者直接用中国古汉语中已经存在的词,赋予全新的意义。这样,就产生的大量的用汉字书写的,用日语发音的,却是表达西方概念的词语。这些词语,写出来的时候,中国人当然认识,但是许多词仅仅靠字面是看不出什么意义的。

    日本翻译了大量这样的词语之后,随着中国与日本人交流的增加,中国人又通过日本,把这些词语的汉字书写形式原原本本借用了过来,不过借来的词当然用汉语读音,不用日语读音。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局面呢?王力先生《汉语史稿——词汇的发展》分析说:“这一方面由于鸦片战争以前有些译名通行不广或者不大合乎科学,而严复等人的译名又不太通俗,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日本明治维新给中国的政治影响。中国早期留学生以留学日本为多,他们很自然地把日本译名搬到中国来。其次,中国当时为西洋语言(特别是英语)编词典的人们由于贪图便利,就照抄了日本人所编的西洋语言词典的译名。这样利用日本译名就成为一种风气了。”

    在中国人借来的日本翻译的词语中,有些是中国历史上实有其词,但意义非常不同的。如:革命、教育、文学、文化、文明、经济、封建、机械、机会、唯一、演说、同志、精神、具体、专制、社会、劳动、表像、环境、保险、意味。这些词语古汉语中有,意思不同。如“社会”一词,原意为在社日(祭社神的日子里),同社的生员们集会。而日本人用“社会” 翻译“Society"。还有“劳动”,本来是劳驾的意思,日本人翻译英语work。

    更多的是利用两个汉字构成按照汉语原意讲得通的新词。如哲学、物理学、化学、企业、历史、体操、动员、政策、系统、政党、警察、独裁、单位、关系、成份、物质、条件、意识、概念、直觉、命题、对象、目的、主义、定义、原则、代表、出版、前提、进化、综合、意图、背景、现象、情报、现实、绝对、抽象、肯定、否定、积极、消极、主观、客观、直接、间接、改良、解放、批评、批判、概括、制约、调整……

    数量非常之多。至于到底有多少,《汉语外来语词典》,多有收录,可以统计。
    这种词主要是用在现代汉语的正式的书面语中。王教授说:“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我感到如果仅就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来说,70%是可能的。很难设想,现在的社会与人文科学中能够回避掉这些问题。而atong曲解王的意思,认为王说汉语中所有词语的70%来自日语,那是不可能的。

    这些词语开始显然是在书面语(官方文件和社科人文学科论文等)中流行。但是久而久之,它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词语。但当初它们刚刚进入汉语的时候,因为这些词是生造的,与汉语有过很长时间的排斥反应。当年的大翻译家林纾是竭力运用传统的汉语词语翻译英文小说的,遇见日语中来到这些新词,必然要挑出来消灭。就是现在,对于词语有了解的人,看到古装影视剧中古代的人说日文借词
    ,就十分别扭。当年看到一出《大明宫词》中唐朝人物中的满口的日文借词,倒足了我的胃口,立即换台。而现在我们对听到的有些话感到官腔十足,其实主要就是其中有太多的日文借词。总之是,这些词语即使已经在中国生根,但是与土生土长的词语仍然不同,在日常口语中出现,总觉得还是有些隔膜,不够亲切随和。

    汉语中众多的日语借词的存在,尤其这些借词现在已经作为常用词的存在,对于民族自尊心来说确实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我感到现在如果离开了这些词,中国大多人几乎不能思维。就像现在人人懂得的表达SEX意思的“性”,也是日本人翻译,中国人采用的。此前,中国语言中就没有专有名词称呼那种被人称为“男女”的“性”的。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客观的事实,不必回避(您看看,这一句话中就出现两个:思维,客观)。

    从汉语中日语借词的大量运用也可以看出这么几点。一方面,我们应该佩服日本人为我所用的精神。汉字好,它用汉字;英语的概念精确,它可以用汉字去直接嫁接。反正这对他们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是,新词语的出现,绝对是一个时期社会状况的反应,而谁向谁引进新词,也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汉语日语借词的充斥,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处中国落后于日本的写照。当然也是当时中国社会向日本和西方努力学习先进思想科技文化的标志,是当时中国社会开放,人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见证。1949年以后到改革开放期间很少有外来词语进入汉语(如果有,也仅仅来自俄语),从另一方面看到那个闭关锁国时代的特征。

    (有关汉语中日文借词的情况,可以参见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外来词词典》,其中收录的很大一部分为日文借词。另外参见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力的《汉语史稿》下册词汇的发展)



    汉语日语借词表:
    A:
    暗示、
    B:
    霸权、白旗、白热、白夜、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悲观、悲剧、背景、必要、变压器、辩护士、辩证法、标本、标高、标语、表决、表像波长、博士、不动产、不景气、

    C:
    财阀、财团、采光、参观、参看、参照、插话、刹
    那、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份、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刺激、催眠、错觉、

    D:
    打消、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贷方、单纯、单位、单行本、单元、蛋白质、导火线、道具、登记、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地质学、电报、电波、电车、电池、电话、电流、电子、定义、动产、动机、动力、动力学、动脉、动态、动议、动员、独占、读本、读物、对象、对照、

    E:
    二重奏、
    F:
    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反动、反感、反射、反响、反对、反应、泛神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式、方针、分解、分配、分析、分子、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附着、复式、复员、复制、副官、副食、

    G:
    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射炮、歌剧、革命、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产主义、共和、共鸣、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念、关照、光年、光线、广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

    :H:
    海拔、寒带、航空母舰、化脓、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想曲、回收、会话、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
    J:
    机关、机关炮、机械、积极、基地、基调、基准、集结、集团、集中、计划、记号、记录、技师、假定、假分数、尖端、尖兵、坚持、简单、见习、间接、建筑、鉴定、讲师、讲坛、讲习、讲演、讲座、交感神经、交换、交际、交通、交响乐、脚本、教科书、教授、教养、教育学、阶级、接吻、节约、结核、解放、介入、借方、金额、金刚石、金婚式、金牌、金融、金丝雀、紧张、进度、进化、进化论、进展、经费、经济、经济恐慌、经济学、经验、精神、景气、警察、警官、净化、静脉、竞技、就任、拘留、巨匠、巨头、具体、俱乐部、剧场、决算、绝对、军国主义、军籍、军需品、

    K:
    看守、科学、客观、客体、课程、肯定、空间、会计、扩散、
    L:
    浪人、累减、累进、类型、冷藏、冷藏库、冷战、理论、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学、立场、立宪、例会、了解、列车、淋巴、临床、领空、领海、领土、流感、流体、流线型、流行病、流行性感冒、伦理学、论理学、论坛、论战、

    M:
    漫笔、漫画、漫谈、媒介、美感、美化、美术、免许、民法、民主、敏感、明确、命题、默示、母校、目标、目的、
    N:
    内服、内阁、内幕、内勤、内容、内分泌、内在、能动、能力、拟人化、年度、暖流、
    O:
    偶然、
    P
    派遣、判决、陪审、陪审员、配给、品味、平面、评价、
    Q:
    骑士、气密、气体、气质、汽船、汽笛、铅笔、前提、前卫、强制、侵犯、侵略、勤务、轻工业、清教徒、清算、情报、情操、取缔、取消、权威、权限、权益、
    R
    热带、人格、人权、人文主义、人选、任命、日程、溶体、入场券、入超、入口、
    S:
    三昧、商业、少将、社会、社会学、社会主义、社交、社团、身份、神经、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审美、审判、审问、升华、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生理学、生态学、剩余价值、失效、施工、施行、时间、时事、时效、实感、实绩、实权、实业、士官、世纪、世界观、事变、事态、事务员、手工业、手榴弹、手续、输出、输入、水准、水密、私法、私立、思潮、思想、死角、诉权、素材、素描、素质、速度、速记、随员、所得税、索引、

    T:
    他律、台、探险、探照灯、特长、特权、特务、体操、体育、条件、通货膨胀、同情、统计、投机、投影、投资、图案、图书馆、退化、退役、
    W:
    外在、外分泌、外勤、外在、唯心论、唯物论、卫生、味之素、胃溃疡、尉官、文化、文库、文明、文学、物理、物理学、物语、物质、悟性、
    X:
    狭义、下水道、系列、系数、系统、细胞、现金、现实、现象、现役、宪兵、宪法、腺、相对、想像、象征、消防、消费、消化、消火栓、消极、小型、小夜曲、校训、效果、协定、协会、心理学、新闻记者、信号、信托、信用、刑法、形而上学、性能、虚无主义、序幕、序曲、宣传、宣战、选举、学府、学会、学历、学士、学位、血栓、巡洋舰、训话、训令、训育、讯问、

    Y:
    演出、演说、演习、演绎、演奏、阳极、液体、医学、遗传、义务、议决、议会、议员、议院、艺术、异物、意匠、意识、意义、意译、音程、银行、银婚式、引得、引渡、印鉴、印象、营养、影像、优生学、右翼、语源学、预备役、预后、预算、元帅、元素、园艺、原动力、原理、原意、原则、原子、原罪、原作、远足、运动、运动场、运转手、

    Z:
    杂志、债权、债务、战线、哲学、阵容、证券、政策、政党、支配、支线、知识、直观、直接、直径、直觉、直流、纸型、指标、指导、指教、制版、制裁、制约、质量、中将、终点、仲裁、仲裁人、重点、重工业、主笔、主动、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资本、资本家、资料、自律、自然淘汰、自由、总动员、总理、总领事、组成、组阁、组合、组织、最惠国、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坐药、座谈

    (梁发芾根据《汉语外来词词典》)整理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