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囊帕拉枪杀”四周年祭

2006年9月30日,17岁尼姑格桑南措、20岁农民昆桑南嘉,在从图伯特逃往印度的路上,在囊帕拉山口,被中国边防军警枪杀。

在“囊帕拉枪杀”四周年的今天,我们纪念被枪杀的藏人儿女,祈愿他们的来世重返故乡图伯特。

以下图文,来自汉人作家唐丹鸿 @DanHongTang为这个纪念日,在Teitter上发的推。

同时,转帖台湾悬钩子博客上关于“囊帕拉枪杀”译自《经济学人》的文章,以及悬钩子的感言。




雪山上的谋杀:06年9月30日,中国西藏边防武警日喀则大队定日中队没有预警,向试图徒步穿越囊帕拉山口的藏人开枪射击,17岁的尼姑格桑南措被击中死亡。另一名23岁藏人昆桑南嘉被两次击中腿部后倒下,事后中国当局承认昆桑南嘉死亡。


现场登山目击者:那些藏人多是孩子,中国士兵朝他们开枪,受害者手无寸铁尽力逃跑。中国士兵看见我们目睹了枪击,但他们毫不掩饰,好像我们不存在。 第二天…… 他们毫不动容地将尸体扔下冰川缝隙,不在乎我们在看。9月30日,是死者的忌日。


囊帕拉枪击事件4年祭:朋友和同伴见证了那一刻。好友说,格桑南措死的那天,他们在雪山上已经3天没吃饭,而且格桑还在发烧,也许因此她跑得慢中了枪。另一男孩被抓,在定日让他去认了尸。他被遣返回乡,第二次他成功跑到了达兰萨拉。


躲在登山者的厕所里,登山者救了洛桑:把他带进帐篷,给了他极地保暖毯和袜子,一些牛奶和爆米花。告诉他尽快离开,因为中国军人在搜捕,很可能会搜查帐篷,“我只希望他穿越山口,不要成为那些嗜血的中国人的活靶子...”


同行的洛桑跑进登山者的厕所帐篷,躲过了一劫。他本只想朝拜了达赖喇嘛就回,因囊帕拉事件作证之故,不能再回老家甘孜。洛桑将自己目击的情形稚拙地画了出来。他指着照片里的一名武警说:“就是他,我不会忘记这张脸。”


那武警面带稚气,自信地抬着头腰直挺,目光坚定又无所谓。但我总觉得他的自信、坚定都将与心虚共生。9月30日格桑南措的忌日,这位武警的母亲知道吗?她的儿子杀人了,他一枪击穿手无寸铁的尼姑格桑南措的心脏,她母亲的心也从此破碎了。


达兰萨拉卓玛林尼佛学院,17岁的尼姑格桑南措向往来此学习。所有她挥别的亲情、所有她克服的惊惧、所有她付出的跋涉都是为了来这里。从家乡昌都到囊帕拉一千多公里,从囊帕拉到卓玛林,一粒子弹。

*************************************************

《經濟學人》書評:山隘口的僵局,格桑南措遭槍殺

译者:台湾悬钩子
http://lovetibet.ti-da.net/e3081381.html

The Economist
Impasse at pass
The shooting of Kelsang Namtso
Jun 10th 2010

《經濟學人》/2010年6月10日

書評:

Murder in the High Himalaya: Loyalty, Tragedy, and Escape from Tibet. By Jonathan Green. Public Affairs; 304 pages; $26.95 and £15.99. Buy from Amazon.com, Amazon.co.uk
強納森‧葛林,《喜馬拉雅高山謀殺案:忠誠、悲劇、與逃離西藏》(公共事務出版社;304頁,美金26.95元,15.99英鎊,可從亞瑪遜網路書店Amazon.com, Amazon.co.uk購買。)
圖說:西藏尼姑格桑南措,來源:澳大利亞格桑南措基金會。


強納森‧葛林(Jonathan Green)的新書之核心,是一場兇險的緣遇,此遭遇突現了中國對西藏人的野蠻對待,以及西方對中國的作為混亂、怯弱無勇氣的回應。2006年9月,中國邊界的中國軍人射殺了一名十七歲的女尼,格桑南措,地點在尼泊爾與西藏之間的山隘附近,也在一群國際登山客眼前。一位羅馬尼亞籍的登山者拍攝了這場謀殺事件,而他所拍攝的影像傳遍了全世界。

南措在貧窮裏長大,籠罩她成長過程的貧瘠氣氛,又被中國官員委瑣干預所形成的暴政加強了。違背家裏的願望出家為尼後,南措開始了她的朝聖之旅,想要去印度朝見流亡的達賴喇嘛。雖然中國禁止藏人這樣做,然而每年都有兩千五百到三千五百名藏人走完這條艱辛困難的道路。

這十二天的旅程就是一篇小型的史詩。與南措同走的團體,總共七十五名的朝聖者,必須跟不負責任的蛇頭打交道,還要提防當地的藏人告密者。在喜馬拉雅的嚴寒氣候中,許多人只靠塑膠料禦寒。整個團體抵達19,050 英呎(約5806公尺)的囊帕拉山口時,只剩下四十一個人還在路上。

圖說:卓奧友山示意圖。

外國的登山客,在書中被描寫為不怎麼可靠的極端的自我主義者,當時聚集在卓奧友的基地營裏,卓奧友峰是喜馬拉雅高峰中,次於埃弗勒斯峰(中國稱珠穆朗瑪峰),最受登山友青睞的山峰。世界屋脊其實是一個非常擁擠繁忙的地方,你可以在此地叫外送壽司,甚至召妓;有錢西方人在此地的享樂,與貧窮的當地人苦境是刺目的對比。

邊界的軍人在朝聖者穿越山隘口的時候,朝他們開槍,此地離中尼邊界已經不到幾分鐘路程了。「他們槍殺他們,就好像殺狗一樣,」拍攝的羅馬尼亞人一面拍攝一面說。南措遭謀殺,帶給所有登山客一個大問題。一些高山嚮導希望防止此事件的消息離開營地,因為他們害怕中共會禁止他們再來此山,以作為反擊的手段。然而,就在大家為此事爭吵的時候,幾位登山者與媒體連絡,終於讓此謀殺案成為國際頭條新聞。葛林先生將南措的生與死,以真實的報導加以補充,他栩栩如生地還原了一個假如沒有這本書,很可能會埋沒於西藏陰暗角落裏的人物,使讀者覺得親切、得以感同身受。

--------------------------------------------------------------------------------

以下來自Amazon.co.uk的介紹文字:
http://www.amazon.co.uk/exec/obidos/ASIN/1586487140/economistshop-21%20

「2006年,兩位歐洲的登山客目擊了一位年輕的西藏女尼,在她試圖前往尼泊爾以得到達賴喇嘛祝福的路途上,被中國防守邊界的軍人謀殺。這兩位歐洲人決定冒著丟工作的危險,告訴全世界他們所見所聞,而這本書就是他們扣人心弦的故事。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計畫將此書拍成電影。」

--英國《賣書人》雜誌(The Bookseller),2010年3月5日

「一個關於例行謀殺的扣人心弦故事,如果不是一群西方的登山客默默地見證了一位年輕的西藏女子試圖穿越邊境,前往印度時,慘遭槍殺,本可能會就此埋沒,無人知曉。強納森‧葛林旅行到此區域以為這個故事進行研究,尋找材料,他訪問了目擊證人、其他的難民、甚至達賴喇嘛,以告訴世界中國邊界的軍人受到指示必須不計代價保護邊界的情況下,會開槍殺人,這樣一個駭人聽聞,又錯綜複雜的故事。」

--英國《賣書人》雜誌,2010年4月16日

亞瑪遜網路書店上的本書簡介:

世界屋脊上一個年輕圖伯特女尼被中國守邊的軍人蓄意謀殺,為現代圖伯特故事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寓言。

2006年8月,兩位年輕的圖伯特女子離開了比如縣(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比如縣)山丘上的家園,打算前往印度達蘭薩拉。兩位最要好的朋友,卓瑪與格桑,對於在中國壓迫的統治下,沒有辦法遵奉佛教的訓示,無法採行圖伯特的文化習俗,而感到挫折,她們決定要獲取自由的權利,並且從她們可能可以從她們流亡的精神領袖,尊者達賴喇嘛那裏求得祝福的事實,而得到安慰。

這兩位好朋友,透過一連串秘密地下高山嚮導的網路,與四十多位其他的難民,踏上了危險萬狀的旅程,這條路乃是一條昔時的危險商路:走的是囊帕拉山隘口,以穿越卓奧友山到達尼泊爾。

2006年9月30日,在數星期千辛萬苦的旅程以後,就在他們接近尼泊爾邊界的時候,這一隊難民遭到中國軍人開槍。格桑當時病著,凍傷,還出現了高山症的意識混淆病兆,此時被一顆子彈從背後擊中。她的死,在中國的脈絡下並不是非比尋常:中國軍警受指示必須採取一切必要手段保護西藏邊界。

非比尋常的是,在這個嚴寒的九月早晨,有一群西方的登山客,在卓奧友山的登山營地裏默默地目擊了這個事件。其中一位路易斯‧班尼特茲(Louis Benitez),他是一位大膽無畏的柯羅拉多高山嚮導,他的工作就是為西方追尋刺激的有錢人領隊,帶領他們攀登喜馬拉雅的高山。另外一位是社吉‧馬太(Sergui Matei),他是一位羅馬尼亞籍的登山客,他將格桑被蓄意殺害的經過拍攝在錄影帶上。

這兩位面臨的是重大的抉擇,他們可以選擇假裝此事沒有發生,以保存他們的事業前途,或者警告這個世界,圖伯特境內每天都在上演的大規模草菅人命的事情。在《喜馬拉雅高山謀殺案》一書中,勇敢的記者強納森‧葛林調查世界屋脊上的文化衝突情況。他取得了接近圖伯特登山導遊們錯綜複雜網路之管道,也造訪了以自由為名而運作的庇護所,調查了在中國所佔領的西藏地區之攀爬極高山的傳統,並且與倖存的難民(包括卓瑪)建立了連繫,他為現代圖伯特的苦難,寫下了一個難能可貴,永恆持久的寓言。

圖說:格桑南措的好朋友,卓瑪。

圖說:美國柯羅拉多的高山嚮導,路易斯‧班尼特茲。

圖說:羅馬尼亞登山客社吉‧馬太與尊者達賴喇嘛合影。

作者介紹:
強納森‧葛林是一位曾獲多項大獎的作家與記者。他曾經在蘇丹報導穆斯林聖戰士的民兵團,在哥倫比亞的游擊隊控制之叢林裏報導古柯鹼貿易,在因石油而暴發的哈薩克報導貪污腐化,在婆羅州報導雨林所遭到的摧毀,以及西非與採集金礦相關的踐踏人權事件。他曾贏得國際大赦媒體獎的卓越人權報導獎,美國記者作家協會的重大主題報導之作家獎,當選英國《媒體志雜誌與設計獎》的年度主題特寫作家。他的作品出現在《美國男性雜誌》(Men's Journal),《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衛報》,《每日電郵報》,《獨立報》,《英國GQ男性雜誌》,《Esquire君子雜誌》,《週日郵報》,以及許多其他出版品上。

他也曾就他的作品接受CNN, BBC, NPR(美國國家廣播電台)等採訪。葛林與他的妻子住在美國麻州。

他的網頁:www.jonathangreenonline.com

--------------------------------------------------------------------------------

懸鉤子: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令人激動流淚的故事。極權的傲慢,草菅人民,不必負起「冤有頭,債有主」的責任之軍警,訴說的正是一個恐怖的政權的故事。

中共政府動輒指控少數民族,維族或藏族從事恐怖活動,如果我們思考恐怖活動的定義,不必對任何人負責,不必付出任何殺人代價,以武力暴力恫嚇無辜平民,那麼中共政權就是恐怖活動的終極實施者!

身為台灣人,對於恐怖的政權也不陌生,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民眾百姓未經審判,被國民黨軍隊用鐵絲串起,推下基隆海港的故事,至今,國民黨人仍然以「撕裂族群」為藉口,希望台灣人噤聲,閉嘴,不要再提,然而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我讀柯喬治的《被出賣的福爾摩沙》來提醒自己,那麼這本書,也將提醒世人,圖伯特的不公不義仍然存在,謹在此表達與圖伯特人的感同身受的敬意。

對於共產黨希望世界忘記格桑南措的槍殺,希望全世界被他們「不計代價保衛國界」的偽藉口矇混,終於是不會得逞的。這本書的出版,也許只是不讓世界罹患失憶症的一本書,卻是愛與同情的人文精神的一大勝利,謹此為誌。

延伸阅读:

“囊帕拉枪杀”三周年——《囊帕拉:雪红雪白》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09/09/blog-post_30.html

纽约时报辩论会:Twitter会引领人们走向街头吗?

【本文转自译者https://yyii.org/wen/2646/】


纽约时报辩论会:Twitter会引领人们走向街头吗?

核心提示:纽约时报辩论会:推特会引领人们走向街头吗?围绕着Gladwell在《纽约客》上发表的《小革命》(译文见此)多位意见领袖发表的不同意见。

原文:Can Twitter Lead People to the Streets?
来源:《纽约时报》辩论会
作者:Timothy B Lee, Evgeny Morozov, Michael Anti, William Powers, Burt Herman, Howard Rheingold
发表时间:2010年9月29日
译者:@zhangjialong;@xiaomi2020
校对:@mranti;@freeman7777;@xiaomi2020讨论说明

这个星期在《纽约客》上,Malcolm Gladwell发表了一篇令人瞩目的批评,不认同象Twitter和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正在重塑行动主义的说法——这种说法在去年Twitter在摩尔多瓦和伊朗的抗议中被作用认为发挥了作用之后曾经广为流传。

“社交网络在增加参与的方面是有效的,因为它降低了参与者的意愿强度,”他这样写道。他还说,在这些平台上建立起来的“弱联系”无法提供真正的政治行动主义所需的原则和战略。

像Twitter这样的社交媒体工具能否孕育政治行动?它们的局限性在哪里?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成熟,这会如何改变社会?

讨论参与人

Timothy B. Lee,普林斯顿大学信息科技政策中心的成员,卡托研究所的客座学者。他的博客是“从下至上”

Evgeny Morozov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新美国基金会的史华慈成员,即将出版的《互联网幻象:互联网自由的阴暗面》一书作者。

安替,独立记者、博客作家,目前是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William Powers是《哈姆雷特的黑莓:在数字时代生活得好的现实哲学》一书的作者

Burt Herman是Storify的联合创始人和总经理,Storify是利用社会媒体讲故事的平台,他也是黑客的创始人,黑客是记者和技术人员的国际化组织

Howard Rheingold是伯克利和斯坦福的讲师,也是《虚拟社区》(The Virtual Community)、《聪明帮》(Smart Mobs)等书的作者


私人信息的力量

Timothy B. Lee,普林斯顿大学信息科技政策中心的成员,卡托研究所的客座学者。他的博客是“从下至上”

如果运动家们不愿意为了运动而承担真正的风险,没有什么社会运动会成功。这包括要有足够多的普通公民,即使还不是积极支持的话,至少也要对运动的起因报以同情,还要包括能够接触和说服尽可能多的这种公民的战略。让互联网革命成功的不仅仅是网络让运动家们能够更容易的互相沟通,而且也因为它提供了强大的接触和说服其他公民的新工具。

民权运动就是一个好例子。如果没有象美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和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South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这样的组织的努力,民权运动是不会成功的。但是电视成为了大众媒介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1963年,数百万美国人打开电视,亲眼目睹了公牛康纳(Bull Connor)对伯明翰示威者的暴行,也通过电视听到了马丁·路德·金博士在林肯纪念碑的台阶上发表的著名演讲。1能够在现场目睹康纳的暴行的少数人打算自己向南方行进,但是正是电视画面打动了数百万人,让他们支持民权立法。

社交媒体一定会成为带来改变的更有力的工具。在1960年代,只有最高调的社会运动才能吸引国家性电视台的注意。相反,结合了YouTube和带视频功能的手机让每个人都有了向全球观众播报的能力。

关于公民是否有权录下他们与警察的交涉过程,现在正在进行的激烈辩论就是这些科技具有的颠覆性潜能的例子之一。

无处不在的多对多的沟通科技在那些缺乏言论自由的国家会带来最深刻的变化。压制性政府是靠控制其公民获取的信息才能保持权力。在20世纪这还相对容易,因为审查机器可以集中精力控制大众媒体。个人化的沟通,比如信件和电话还没有普及到可能对政权带来严重挑战的程度。

互联网打破了过去划分公共沟通和个人沟通的屏障,同时也让内容审查更为困难。当政府想要淡化某些事件的时候,新闻迅速地通过email,短信、社交网站上的帖子、在线视频等等传播开来。

实时地审查成千上万的个人信息的过程费时费力,这也意味着国家要这么做的话,就要面临能力限制,要欺骗公民就更为困难。

这也意味着21世纪的社会会成为各种社会运动的沃土。在自由世界的运动家们会更容易记录和公布社会的不公正。在受压制国家的公民一旦有了连线工具就更有可能得到更多资讯,也就更有可能对政府不满。

当受压制国家的运动家开始抗议,该国的其他公民也更可能得知这些消息。抗议不公一直都是一项艰巨和危险的任务,但是互联网给了全球的运动家们对抗暴政的有力的新工具。

虚拟的vs. 真实的抗议

Evgeny Morozov,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新美国基金会的史华慈成员,即将出版的《互联网幻象:互联网自由的阴暗面》(”The Net Delusion: The Dark Side of Internet Freedom.”)一书的作者。

互联网对行动主义的影响是两面的。一方面互联网会影响传统的行动主义,通常的方法是让行动主义更易接触和更易承受。其次,它会引发全新的的“数字行动”,它很可能会最终取代旧的行动模式。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非政府组织常常是社会运动的先锋。可以称其为“公民社会1.0”。绝大多数这样的运动都是集中化的、有着层级化的组织结构、清晰的战略目标、官僚化地运作(即使它是由非常有个人魅力的领导人领导。)

对很多这样的组织来说,互联网以其能够覆盖数以百万计的人口,犹如神赐的礼物。奥巴马在选举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关于很好的例子,僵化的、高度集中的选举运动如何利用互联网带来的高度去中心化的巨大优势。

但是,围绕着某些议题进行公众动员的这种新能力不会自动改善民主生活。假如20世纪60年代初左右就有Facebook和Twitte,三K党也会大量地使用它们。(在非民主国家中,也有许多其他风险,例如:任何推翻独裁政府的网上活动很可能会引起秘密警察的注意,他们很快会记下所有 “数字革命家”的名字。)

目前大部分为互联网的力量备感兴奋的人们认为,互联网注定可以绕过层级结构和僵化的旧的运动模式,迅速进入到“公民社会2.0”:在这里是去中心化的、无领导的、不受组织结构的约束。美国国务院对这些新角色的另一个定义是“这些年轻人……有一个网址或网站,而不是一个办公室,他们有着[Twitter上的]跟随者和会员,而不是付薪的员工;他们有一个开源平台而不是高额预算。”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新方法在推翻非民主政府或捍卫人权上的成效如何。 许多被认为这种新模式的成果—例如在摩尔多瓦和伊朗发生的“推特革命”—事实上是虚幻的,基于一厢情愿的想法,而不是切实的证据。

从政策角度看,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要推动传统的组织更好地使用数字工具,还是我们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培育新型的虚拟运动?

如果人们认为有效的社会变革,特别是在恶劣的专制条件下,没有公民积极参与到传统的政治进程中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传统的政治进程包括公开的政治游行、冒着生命危险无视警察,被殴打和被囚禁——那么在网上签署请愿书和转推新闻文章的链接似乎并不令人印象深刻。事实上,它甚至可能给生活在这些国家年轻人的造成错误印象:比起传统的反抗运动来说,虚拟的政治驱动力而不是真正的抗议在这个现实而腐败的社会中更为可取。

但我们不应该混淆动员与组织。从动员来说,互联网擅长以政治原因动员人们集合起来(当然,并非所有都为了民主),但仍然需要有人参与到长期的战略组织之中。

正如安吉拉·戴维斯(Angela Davis)所说 ,“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工具,但是它也容易让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制造即时运动,就像点快餐那样的运动模式。”她是对的:有效的社会变革需要的不仅仅是买下有趣的网址—— 有时人们也的确需要在办公室里现身。

在中国,即使“弱联系”也至关重要

安替,独立记者、博客作家,目前是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Gladwell认为Twitter不会引发一场革命。的确,Twitter和其他web2.0工具帮助我们接触和传播信息,但你不可能仅靠在Twitter上发推、加好友、或者点击“赞”就能有效地进行反对运动。

然而,在中国这样的完全由国营媒体控制政治内容的国家,更快速更便捷地接触信息会在严密的宣传系统中打开一丝缝隙。自从2009年初Twitter特和其他中国的模仿者2在中国流行以来,中国公民能够通过这些网站比从官方新闻媒体更快地获知敏感新闻,这也促使相关审查技术升级。最终的结果是官方不得不改头换面地自己发布这些消息,而不仅仅是噤声。中国民众现在有了相互竞争的信息来源:官方的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我们开始有机会接触到真相。

像在中国这样对草根政治零容忍的国家,社会媒体建立起来的“弱联系”也比没有要好得多。刘晓波和其他异见人士仅仅因为联署呼吁书就被判刑。非政府组织被切断了来自海外的经济支援,而且很难合法注册。虽然以Twitter为基础的联系是脆弱的,但这是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权利的地方,这是开始迈向建设健康的公民社会的一步。

感谢Twitter,加上VPN的帮助,我们可以突破中国政府的审查,直接在网上与达赖喇嘛对话。我们有一个地方可以直接提到他的名字,而不用通过文字游戏来逃避政府的敏感词审查系统。一些中文推友甚至可以动员进行一次小型的在天安门附近的示威,通过手机上传现场抗议图片。

任何发生在偏僻地区的突发事件可以快速地通过Twitter转推登上国际媒体。当14亿人民有机会(哪怕机会很小)来直接地自由地思考和表达,不经任何审查和自我审查,这本身就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即使它不是一场革命。

数字的和传统的工具

William Powers是《哈姆雷特的黑莓:在数字时代生活得好的现实哲学》一书的作者

最新的社交网络是促进了强联系还是弱联系?如果你直接问这个问题的话,答案显而易见。总体来说,数字联系不会像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友谊和承诺那么强大。你要不同意的话,那你肯定是个机器人。

但是这种选择非得是“非黑即白”的吗?数字化网络不能取代活生生的聚会和谈话,或者是合理的层级化管理,即使有时感觉它能做到似的。是的,一些全心全意相信网络的人已经把生活都搬到了网上,他们在主流媒体上通常相当引人注目。主流媒体长年来都带着敬畏之情报道各种数字化现象,无论多么微小。Malcolm Gladwell反对的那种终结一切的弥赛亚想法的确还在各种文化中不时浮现。

不过,谢天谢地,这种愚蠢的想法终于开始淡出了。现在出现的一种更智慧,也更有建设性的关于数字化未来的观点,这种观点既欢迎数字技术带来的巨大可能性,同时也承认它们的局限性。

Twitter和Facebook不能拯救世界。但是当这些工具和个人联络同时使用的时候,这些新技术可以变得非常有用,有些个人联络是非常古老的,比如面对面谈话、会议和引领民权运动的示威抗议等等。我从我的数字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交到了真正的朋友。但是如果我关掉电脑,将这些新学道的东西用到我的生活之中,它们又能起什么作用?数字联络和更传统的沟通方式不是互相排斥的——它们是互补的。

Gladwell歪曲了《人人都有发言权》(Here Comes Everybody 中译书名为《未来是湿的》)中Clay Shirky 所写的那个故事。一名纽约人是如何通过数字关联找到丢失的手机的奇迹。没什么了不起,对吗?但是那只是 Shirky 所举的最平凡的例子而已。他的书中还有更多真正重要的社会和组织改变,这些改变大大地帮助了——如果不是全部重塑了——新潮流。

改变源自伟大的思想。我在Twitter上跟所的50多人有达赖喇嘛;一位在Twitter上发布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3睿智之语的热情的澳大利亚人;一个本笃会僧侣社区4,他们发行散文集和其他的纸出版物,想要为我们过于忙碌的脑袋放慢节奏。当我从Twitter上得到一个有价值的新想法的时候,我就会力图把它应用在非数字化世界之中,我们每天花在实际生活中的时间更多。这就是真正的革命发轫之地。

新媒体的信任源泉

Burt Herman是Storify的联合创始人和总经理,Storify是利用社会媒体讲故事的平台,他也是“黑客”的创始人,“黑客”是记者和技术人员的国际化组织

现在我们都有了可以向全世界宣告的扩音器。无论你有什么动机或兴趣,都可以自己在互联网上公布消息,这个消息可能被数十亿人听到。发布的门槛基本上为零。

在大众媒体的时代并非如此。就在几年之前,能够获得大量听众的能力还被局限于那些能够登上出版物、电台或电视台的人们。象记者和传播总监这样的看门人控制着信息的传播。现在,任何有手机的人都可以向Twitter发送消息,立刻就能对全世界的人发布信息。任何有YouTube账号的人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这种媒体的民主化意味着任何人都能探索和寻找其他可以分享想法的人,而不受地理局限的限制。想法可以以光速传播,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时候就象“病毒”一样。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在一个信息泛滥的媒体环境中进行注意力竞争。这些来自于个人的扩音器形成了全球化的噪音,噪音如此之大我们必须要努力分辨出其中重要的声音。

许多人现在都在想法设法解决这个问题。科技企业想要以算法来筛选信息。但是,到目前为止,科技能做到的还比较有限,仅仅是把信息潮水汇聚为信息流。

为了过滤信息流,一种新型的守门人出现了。那些能够选出对听众来说有用的信息的人逐渐地建立起了自己的信誉。我们还在为这种新型的看门人找到最合适的称呼,不过到目前为止,“信息馆长”(curator)似乎是最适合的。

和之前的大众传媒时代不同,听众们过去要靠收音机波段能否覆盖,或者送报纸卡车能开到的距离被分群,现在,“信息馆长”们依靠共同兴趣寻找他们的听众。他们筛选出最相关的信息,加上他们自己的评论和看法,就象在展厅中为一件艺术陈列品加上注释一样。最成功的“信息馆长”们因为了解他们的听众想看什么而建立起追随队伍。

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始的地方。社交媒体的核心是关于在人们之间社交和建立起真实的联系。最真实的声音就是那些可以让人们行动起来的声音,无论传递信息所用的是什么科技,这一点始终未变。

网络上的追随与领导

Howard Rheingold是伯克利和斯坦福的讲师,也是《虚拟社区》(The Virtual Community)、《聪明帮》(Smart Mobs)等书的作者

Malcolm Gladwell的文章很好地指出了网络化行动主义的一些重要的局限,但是却忽略了不是Twitter的其他新媒体——比如短信和博客——在政治运动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比如说,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科拉达5下台的部分原因就是由短信组织起来的示威,而卢武铉之所以能在南韩赢得总统选举胜利,部分原因是最后关头的短信发送号召选民们出去投票。当然,巴拉克·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运动和茶党运动都运用了社交媒体找到了大量追随者。这种单子可以一页页地开列下去。

我同意要刺穿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政治活动的过于乐观的看法是重要的(比如说在伊朗大选后示威中被夸大了的Twitter的作用;忽略了伊朗和中国的审查机器的成功。)但是无视社交媒体在全球的政治示威和选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则也需要非常强大的障眼法。

无论社交媒体是否大幅低降低了集体行动的门槛,无论集权政府是否也能利用这些媒体来中和影响力,这些都可以争论。但是只有在论争中包括所有的证据,这些辩论才能站得住脚。

至于说Twitter,我认为你一定要学会如何利用它来增加价值,而不是在上面成天消磨时间。当然,它是能激发自恋,也会转移注意力。但是它也能够让流动的信息进行自我组织成为可能,我(通过Twitter)学到了这一说法“个人化学习网络”。

我认为Twitter有价值因为它是开放的(任何人可以加入,除了那些设置了许可的账号意外,任何可以追随其他人)它是即时的、多样的、交互的、它可以沟通不同的人群,它有着让网络形成社区的潜能,它可以形成大规模协作,它可被搜索。

我用Twitter来学习。当我想要学习视频的时候,我会追随有一群视频专家的Twitter列表。想要学习社交媒体如何应用在教育中吗?可以追随一群热爱科技的教育者列表。(一年半之前我写了一篇关于Twitter应用的博文。)

网络可以是野蛮话语和误传的沼泽,它也可以是建立社区和政治行动主义的可获得的低成本媒介。不同并非在于科技,而在于如何使用它——这种知识才是关键。很多人知道如何组织示威和动乱、获得选票或是关闭某些机构。那些知道如何把网络转为运动能量的人赢得了权力的钥匙——在未来几十年中,这可能更好,也可能更糟。

注释:

1译注:1963年5月,在亚拉巴马州伯明翰,警察局长康纳(Eugene “Bull” Connor)用警犬和高压水龙头对付和平抗议者,其中有很多是小学生。这种场面震惊了全国。马丁·路德·金于当年8月,在华盛顿市的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前,他向约20多万民权支持者发表了美国历史上最有震撼力的演说之一”我有一个梦”(I Have A Dream)。更多相关信息请查看这里。

2译注:饭否、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中国微博运营商。

3译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生於波士頓,美國思想家、文學家。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

4译注:本笃会僧侣:天主教隐修会之一。有着严格的《本笃会规则》规定会士须“发三愿”,即不得婚娶,不可有私财,一切服从长上。入会者除平民外,也有贵族,会士中出现过不少圣徒和学者。

5译注:埃斯特拉达(Joseph Estrada)1998年5月当选菲总统,2001年1月因受贿丑闻被迫下台。2007年9月12日,菲律宾反腐败法庭认定他犯有盗窃国家财产罪,判处他终身监禁。同年10月,获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夫人特赦恢复自由。

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矿业大亨说:“西藏人渴望开矿山致富”

图片来自这位矿业大亨的博客。他的自我介绍是“现任中国宝贝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全球矿产资源网、大众网CEO;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秘书长;1997年至今著有《中国资本运营方略》、《统一中国》、《国策百谏》、《全球出击》、《首都东扩》、《丝绸之路考》、《卞侠客游记》等畅销书。他纵横1000多个国际城市考察讲学,结交了百国政要,被誉为马可波罗式的大旅行家。”然而推特上有推友说“卞洪登掰开了狗屁都不是敢跑西藏得瑟……早期做地产的做的很失败后溜到北京了……和牟其中、陈光标等一个货色,只是还没他们的能量吹的神乎其神”。


矿业大亨说:“西藏人渴望开矿山致富”
文/唯色

一个叫卞洪登的中国“矿业大亨”,在青藏铁路通车不久,就飞到西藏自治区圈地买了21家矿点,之后在各级官员一路绿灯下,将矿业公司开到了拉萨。最近他在博客上斩钉截铁地宣布:“西藏人渴望开矿山致富”。一开头即无所不知地说:“历史上西藏人一直以采沙金、开银矿和帮助英国人找铅锌矿做铅弹致富”。略去中间将抗议开矿的藏人妖魔化“刁民”、“怨民”一段不提,结论是:“现在许多渴望致富的藏民,渴望国家早点放开西藏的探矿、采矿政策,让他们也能通过本地区的矿山资源发家致富。否则就派喇叭活佛上山念经,把正在开的矿山变成神山,谁也不让采。”“喇叭”一词不是笔误,他是有意把“喇嘛”讥讽为“喇叭”。

很想告诉这位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的“矿业大亨”,西藏人对待矿产与财富的态度并非如他臆测。藏人作家嘉央诺布回顾当年的西藏政府、宗教、社会机构以及人民,透过立法、道德规章、年度庆典、风俗习惯等方式,来实践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各项措施,在文章中写到:“我们这个民族长久以来,不仅对动物仁慈,而且不会像中国人现在那样,以惊人盲目又贪婪的方式,剥削利用我们的野生动物与自然环境……”如“封山与封谷”的传统,使得“被保护的对象不只是野生动物而已,也往往扩及整个环境:森林、草场、湖泊与溪流。”

对于这位“矿业大亨”的说法,可以用无耻来形容。分明是他以及类似他那样的人在狂打因为世代保护才得以无比丰富的西藏资源的算盘,却道貌岸然地说,是你们西藏人自己想要开矿的,只不过你们没能力去开矿,因为你们“只会背着搂子上山挖虫草”,而我们不过是来帮助你们不要再过“苦日子”而已。就像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荒谬地断言“西方国家为什么支持达赖搞独立呢?这是因为西藏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而这些说辞,正是殖民主义者血腥掠夺原住民资源的借口。

其实这样的盘算早在五十年前就已经启动了。中共体制内的藏人学者降边嘉措新出版的书中披露,1955年,年轻的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在北京过藏历新年,毛泽东光临并直言:“不能只说汉族帮少数民族的忙,少数民族同样是帮助汉人的。……有些矿产在我们汉人地区是没有的,但是在你们少数民族地区有。”又比如,最近我从销售旧书的网站上,购得1959年出版的关于西藏东部的地质及矿产的调查资料,由中国科学院于1951-1953年完成,当我读到“在工作中是把寻找有用矿产放在第一位”时,对“解放西藏”的用心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

之前是这个国家、这个政府,以“解放”、“帮助”为理由不请自入地来到西藏,如今是这个国家的大大小小的资本家,又以“帮助”、“开发”为名义,继续不请自入地来到西藏,却一边争分夺秒地掠夺,一边很狡猾地把藏人的困境说成是开矿太少,以至变成了“到处举债的穷人”,而各地藏人抗议开矿被说成是因不满贫穷而“到政府门前闹事者”,与控制藏地的各级官员一样,这位矿业大亨也深谙发“反分裂”财之术。

在一博客上看到这句话:“红顶商人。这个名词,后来演化为红色资本家。和红旗一样,红顶商人的顶子,也是用鲜血染红的。”诚然如是。

2010/9/9,北京

(本文为RFA自由亚洲藏语专题节目,转载请注明。)

******************

附:卞洪登博客文章。

西藏人渴望开矿山致富

http://bianhongdeng.blog.sohu.com/157147506.html
2010-07-28 08:42

历史上西藏人一直以采沙金、开银矿和帮助英国人找铅锌矿做铅弹致富。现在,常年放牧种青稞的藏族人并不满足吃得饱,腰包钱太少的平淡日子。一些农闲时无事做的藏农只会背着搂子上山挖虫草,还有一些跟银行熟悉的人用抵押担保的方式买汽车搞矿山运输。

由于近两年来西藏实行最严格的矿管环保政策,将47个地区共41万平方公里划分为环保区,约占西藏12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35%以上。所以,原先在西藏开矿的企业,皆因座落在9个国家级环保区,14个地区级,24个县级保护区内的矿山不能正常年审过关,从而导致许多在矿山上干活的农民因失业而重新回家务农,导致一家购买几台车运矿石的农户,因矿山停产而变成了天天被银行逼债还款的困难户。还有一些早期挖虫草富起来开矿的藏民,也因矿山被新的环保区圈定判死刑以后,也开始由富人变成了到处举债的穷人。一些熬不过苦日子的藏民,许多人变成了违法偷开矿的刁民。有的人采掘设备被没收了,有的人被罚款罚惨了,变成讨饭者和到政府门前闹事者。许多由富变贫的藏民开始由不平衡心理变成了破罐破摔的人,有的人索性采取报复行动,将那些保留正常开矿的国家大企业车辆拦在路上不让走,索要过路费,有些企业不给钱就扎坏轮胎,以此发泄对自己失业和自己矿山被禁,别人矿山照常开的怨恨。这些法不责众的怨民,根本听不进去地方官员的说劝,对政府保护矿山是留给后代子孙的好心并不领情。

现在许多渴望致富的藏民,渴望国家早点放开西藏的探矿、采矿政策,让他们也能通过本地区的矿山资源发家致富。否则就派喇叭活佛上山念经,把正在开的矿山变成神山,谁也不让采。

留言:

矿山真的能挣钱吗?我看这回西藏人可富有了。
发布者 m&g (http://mgc21.blog.sohu.com/)
2010-07-28 09:21 回复
--------------------------------------------------------------------------------
现在的人都很聪明的人人都想挣大钱,都开矿山去了好要农民做啥那?
发布者 m&g (http://mgc21.blog.sohu.com/)
2010-07-28 09:25 回复
--------------------------------------------------------------------------------
西藏的人还有偷矿的真是不应该呀?
发布者 阳光的味道 (http://best9731.blog.sohu.com/)
2010-07-28 09:32 回复
--------------------------------------------------------------------------------
西藏的地方要比其它的城市要落后个好几倍的。
发布者 迷迭香 (http://miqing357.blog.sohu.com/)
2010-07-28 09:33 回复
--------------------------------------------------------------------------------
开矿山真是给了好多人带来了收易呀。
发布者 阳光的味道 (http://best9731.blog.sohu.com/)
2010-07-28 09:33 回复
--------------------------------------------------------------------------------
要是投资商在西藏开个矿山,真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发布者 大胡子 (http://huzi246.blog.sohu.com/)
2010-07-28 09:34 回复
--------------------------------------------------------------------------------
西藏那地方比别的地方都要落后好几倍,不开矿山能要啥呀。
发布者 ~小肉丸儿~ (http://fish3197.blog.sohu.com/)
2010-07-28 09:36 回复
--------------------------------------------------------------------------------
我在西藏呆了有一段的时间,那些藏族人很脏。
发布者 飘飘雪 (http://jost111.blog.sohu.com/)
2010-07-28 09:36 回复
--------------------------------------------------------------------------------
要是投资人都能在西藏来开矿山的话西藏那地方就会更富有的,
发布者 ~小肉丸儿~ (http://fish3197.blog.sohu.com/)
2010-07-28 09:37 回复
--------------------------------------------------------------------------------
有时感觉那些藏族人还是挺牛的,西藏的铁路就是他们建成的。
发布者 提拉米苏 (http://bbha987.blog.sohu.com/)
2010-07-28 09:39 回复
--------------------------------------------------------------------------------
西藏人真的很脏吗?太地方不都说好吗?
发布者 虚华流年 (http://lyj25223.blog.sohu.com/)
2010-07-28 09:39 回复
--------------------------------------------------------------------------------
特别是在山区的那些藏民偷东西特历害,要是不给偷就打。
发布者 蜗牛快跑~~· (http://proda111.blog.sohu.com/)
2010-07-28 09:40 回复
--------------------------------------------------------------------------------
藏族人真的很牛呀?西藏铁路就是他们建的,
发布者 虚华流年 (http://lyj25223.blog.sohu.com/)
2010-07-28 09:42 回复
--------------------------------------------------------------------------------
西藏人还偷东西还打真是太摆盗了呀。
发布者 live time (http://little612.blog.sohu.com/)
2010-07-28 09:46 回复
--------------------------------------------------------------------------------
这年代人人都有一口饭吃,但有饭吃又有何用呢,谁不想自已的腰包股股的,呵呵,有这样的想法都是难免的。
发布者 迷迭香 (http://miqing357.blog.sohu.com/)
2010-07-28 09:46 回复
--------------------------------------------------------------------------------
我感决西藏是个美丽的地方尽然还有这样 的事发生太不可思易了。
发布者 live time (http://little612.blog.sohu.com/)
2010-07-28 09:48 回复
--------------------------------------------------------------------------------
藏族人还是挺相信迷信的哦!
发布者 年少、轻狂 (http://bling798.blog.sohu.com/)
2010-07-28 09:48 回复
--------------------------------------------------------------------------------
西藏办什么事没有钱是办不了的,比一些当地要落后很多。
发布者 the car (http://thecar333.blog.sohu.com/)
2010-07-28 09:50 回复
--------------------------------------------------------------------------------
这年代人人都想有饭吃,但是有饭吃不劳动也不是那么好吃的呀?
发布者 live time (http://little612.blog.sohu.com/)
2010-07-28 09:50 回复
--------------------------------------------------------------------------------
西藏办啥事没钱你就办不了的,现在的社会都一样。
发布者 live time (http://little612.blog.sohu.com/)
2010-07-28 09:52
--------------------------------------------------------------------------------
现在穷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呀。
发布者 彪悍的小y (http://evg654.blog.sohu.com/)
2010-07-28 09:55 回复
--------------------------------------------------------------------------------
西藏一直是我向往的一个地方!
发布者 黑色月牙猫 (http://blackcat-2009.blog.sohu.com/)
2010-07-28 09:55 回复
--------------------------------------------------------------------------------
我想西藏能富有还是个好事呢?
发布者 彪悍的小y (http://evg654.blog.sohu.com/)
2010-07-28 09:56 回复
--------------------------------------------------------------------------------
西藏真美呀?
发布者 彪悍的小y (http://evg654.blog.sohu.com/)
2010-07-28 09:57 回复


延伸阅读:

嘉央诺布:高原圣殿:图伯特往昔的野生动物和自然保育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0/01/blog-post_28.html

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西藏画界权威画的“红小人书”

前不久,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找有关西藏题材的小人书时,意外地发现数本绘制于文革后期及文革刚结束之时的小人书,作者有如今的西藏画界权威韩书力(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西藏美术家协会主席、西藏书画院院长),以及另外两名权威人物余友心(西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叶星生(当年名为叶新生,著名西藏文物收藏家)。

我不太记得小时候有没有看过这些小人书。依稀彷佛看过吧,那时候不看这些还能看什么?出于温故知新的目的,我立即从网上以比较不便宜的价格购得这几本小人书,并且拍摄了部分图文并茂的精彩插图,此刻贴在博客上,算是开一个“红小人书”画展吧。

该画展名为:“红日西藏——西藏红小人书展”。
(相对于最近举办的“烈日西藏——西藏当代艺术展”。当年是“红日”,而今是“烈日”正当午)。
参展画家:韩书力、余友心、叶星生。
参展小人书:《雪山擒敌》、《风雪雄鹰》、《会说话的琴轴》。


感谢这些著名的权威人物,为“宣传”西藏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他们的画笔下,西藏被画成了两个西藏——“人间地狱”的“旧西藏”和“人间天堂”的“新西藏”。 我曾写过:“党的文艺工作者们,多少年来就这么戏剧化地改写着西藏,改画着西藏,改唱着西藏,改舞着西藏,改拍着西藏,改塑着西藏。一如《农奴愤》正是在一种非常戏剧化的过程中,完成了党的文艺工作者们对西藏的全部想象。历史的真实,就在这样一种红色意识形态化的想象中被改变了。一代代西藏人的记忆,就在这样一种红色意识形态化的想象中被改变了。为此我不得不佩服怀着理想主义热情倾尽全力改写我们记忆的艺术家们,我更为佩服的是他们在毛泽东的精神原子弹的威力下爆发出忘我的创作激情……”

要补充的是,饶有趣味的是,也多少有点儿纳闷的是,这几位画家的后期即今天,似乎发生了幡然之变,正如另一位权威人物、作家马丽华女士(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对韩书力后期画作所评述的:“借用藏传佛教题材又匠心独运的众佛、 经幡、曼陀罗之类系列组画, 使他名声雀起。”而这一评价,也适用于其他两位参加本次“红小人书展”的画家。






第一本《雪山擒敌》。

绘画:韩书力、龚铁、叶新生。
出版:1975年7月第1版。




图说:老队长气冲冲地接着说:“民主改革时,狡猾的领主跑了,没跑掉的代理人在群众监督下,被迫劳动。哼,别看他们表面上装得守法,有话道,狼在只剩一口气的时候,都想着吃羊,我对他们就是不放心。”


右图说:高峰这时把准备送给旺堆的一本毛主席著作送到他手里,说:“旺堆,咱们是一家人呀!”旺堆翻开红色封面,写在扉页上的“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一行字映入他的眼帘。他激动地叫了一声:“老高!”

【唯色忍不住点评:这么说,牧民旺堆认得汉文?!竟然都能读毛主席的著作了,哇咔咔!还会叫“老高”,那他是不是得叫“老旺”?】


第二本《风雪雄鹰》。

绘画:余友心、韩书力。
出版:1977年9月第1版。




图说:一个叫土登的反动活佛,带着十几个万恶的“卫教军”,象恶狼似地闯进帐篷。一进门就冲着欧珠吼叫:“狗东西,你要吃大米,还是要吃糌粑?快说!汉人要杀你们来啦!佛爷有气,让我来拯救你们,快跟我走……”

【唯色点评:土登这个“反动活佛”这么凶神恶煞?简直让人怕怕嘛。陡然想起一个细节,画家韩书力先生前几年的一张照片上,可是身披西藏僧侣穿的那种绛红大氅滴,呵呵。】

左图说:欧珠把头一昂,猛地夺过鞭子,用逼人的目光怒视着反动活佛:“你要我的头有一个,要我的心有一颗,你要我们穷人跟你们叛乱,办不到!”

【唯色点评:多么地耳熟。这欧珠成了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还是被国民党杀害在重庆渣滓洞里的江姐?】

图说:枪声渐近,一个解放军战士冒着烈火冲进来,救出了欧珠。欧珠象是遇见了传说中的“菩萨兵”,他要给解放军战士下拜,那战士一把扶起他,紧紧地握住他的双手。

左图说:“我们要向大风雪开战,向大风雪夺回牧业大丰收,这是一场保卫公社的战斗!”他停了停,又说:“在和大风雪战斗中,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啊!”

左图说:欧珠队长率领大家高举着火把蜂拥而上,愤怒地捆绑了吓瘫在地的其贾。覃一峰对大家说:“同志们,帝修反和国内被打倒的剥削阶级,随时都梦想复辟。我们一定牢记党的基本路线,时刻不忘阶级斗争,永远前进!”

【唯色点评:呵呵,阶级敌人全都是“其贾”(藏语,狗屎)!】



第三本《会说话的琴轴》。
绘画:韩书力。
出版:1978年12月第1版。




图说:这怎么可能呢?老支书忍不住问:“喂,你可不能乱放炮哇!你说说看,象玻咕吧阿爸这样敢闯‘神马场’的老英雄难道会信菩萨?”小伙子被老支书问得卡了壳。

【唯色点评:“玻咕吧阿爸”,这是啥话?“玻”是对老人的称呼,“咕吧”在藏语里是傻瓜、蠢货的意思,带有贬义。既然称老人为“玻”,就不必再画蛇添足地叫“阿爸”。而且藏人的习惯,绝对不会在残疾人跟前,称其为傻瓜、蠢货。哈哈,又露馅了。】

图说:“好哇!你这个哑巴畜牲竟敢偷寺院的圣物!”大管家嗥叫着扑了过去。哑老人浑身一抖,不顾一起地把那件东西塞进怀里。

左图说:老人被拖到寺院大门前。皮鞭像雨点一样落在他的身上、头上。他在皮鞭下痛苦地抽搐、翻滚着,双臂依然紧紧地护住前胸,直到被打得昏过去……

【唯色点评:电影《农奴》之类迅速地闪现眼前……】

左图说:两个干部亲切地将嘎玛让进办公室。他们建议他去山南的不对农场当工人,并从墙上取下两袋炒面送给他。嘎玛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亲人的温暖,怎能不激动呢!

左图说:联欢会早已开始了。他们刚进会场就被卓玛优美的歌声吸引住了:“东方的海螺山上,升起海螺般的月亮。头顶红星的金珠玛,心比明月还要亮。”

【唯色点评:这又成了“翻身农奴”创作的西藏民歌吗?呵呵,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们,真不愧为炮制山寨版的高手!】

图说:这时,哑老人毅然揩干了泪水,拉起女儿走到台中央悬挂的毛主席和华主席像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唯色点评:华主席……哈,华国锋主席啊,您是第几代领导人呢?】

以下绘画,依次为韩书力、余友心、叶星生的代表名作。各位看官请比较一下,光阴荏苒,世事多变幻,无常就在本次画展中:





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

在“烈日西藏”中看见的两种表述

汉人艺术家汪仕民所绘的《帕崩岗》、《采石厂》与《工厂》。


在“烈日西藏”中看见的两种表述

文/唯色

在北京举行的“烈日西藏——西藏当代艺术展”,除了主体为藏人艺术家,还有十几位汉人艺术家,基本上与西藏渊源很深。有意思的是,在展览中,我看见了存有区别的两种表述,而这区别并非是因族性决定。也即是说,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藏人与非藏人在表述西藏时有着本质的不同,事实上并不尽然。

在这些与西藏结缘的汉人艺术家中,或曾在拉萨工作过,已人到中年;或是近年来流行的“藏漂”(即在藏地漂流的西藏发烧友),尽管他们的年龄、阅历迥异,但共同点应该是都不会说藏语。另外几位从小在拉萨生活的汉人艺术家,藏语都说得很流利,生活方式也较为藏化。

然而,会不会说藏语是不是某种界限的象征呢?的确,不会藏语的汉人艺术家的表述,往往会沉浸于在一块非汉地的异域对各自“庄园”的构建当中,尽管土著或原住民是他们笔下的角色,却跟“庄园”中的其他景物一样,只是一种纯粹客观的原在,却没有或者说也不必发出各自的声音。而他们看待土著或原住民,犹如欣赏一片美丽的湖水,却不知这湖水所呈现的并不是幻象,而是悲欢离合的命运。在他们充满了西藏符号的表述中,总是以想当然的方式来对待藏人的世界,比如以网络符号@涂抹在经幡与玛尼石上,可笑地称其为“发送吉祥”。

可是,会说藏语的汉人艺术家的表述就会避免类似的隔膜吗?换句话说,甚至是藏人艺术家的表述就是真正贴切的表述吗?我与一位很优秀的藏人艺术家交谈过,正是因为他的几乎没有多少西藏符号的表述,使我深受启发并认识到,许多人是把西藏当做一件具有“西藏特色”的外套来穿在身上的,为的是遮掩自己虚弱的内心、壮大自己肤浅的表白。对于这样的人,西藏无非是吸引眼球的奢侈品,不,只能算作是旅游景点的工艺纪念品。更为可怕的是,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被驯服者对待自己的同类,往往是同一副殖民者的脸,或者更严峻。精神一旦失所,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智慧到丛林里再度找回‘家’之所在。”这在艺术上则体现为相当恶劣的“自我他者化的表述”。

也因此,在这次展览中,汉人艺术家汪仕民的绘画令我惊讶和感佩。他的转变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在前几年,他的西藏题材的作品停留在风情画的层次上,甚至可以在拉萨的旅游商场里见到。然而他现在摒弃了那种艳俗之风,转变为纪录片似的油画写生,创作了一批讲述西藏的自然、人文在遭遇所谓的“现代化”时被粗暴对待的作品,比如五色隆达在高高的烟囱所喷吐的烟雾中飞舞,开采石头的机器将群山挖得体无完肤。而另一位汉人艺术家刘卓泉,以其拍摄的藏人转帕廓的影像、与藏人艺术家诺次对话的行为艺术传达着某种努力,恰如这次宋庄艺术节的主题——“跨界”。

当我又一次去宋庄看“烈日西藏”时,意外地看到展厅里正在放映一部纪录片,名为《阿希克:最后的游吟》,是关于一群维吾尔民间游吟艺人的歌唱、信仰与坚守的记录。正如导演刘湘晨先生,一位常年拍摄行将消失的少数民族文明的汉人艺术家所言:“一个铁匠,一个乞丐,一个身体残缺的隐修者,内心里却洋溢着最华美的诗章。”艺术可以跨越一切藩篱。国家之间的、民族之间的、乃至人与人之间的……这是审美的力量,需要彼此的尊重、理解与坦诚,才能最终还原为真实状况的表述。

2010/9/21,北京

(本文为RFA自由亚洲藏语专题节目,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