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

就德国之声中文部张丹红事件,我参与的两次签名



图为德国之声中文节目网站截图。

就德国之声中文部张丹红事件,我参与的两次签名


请向权力说真话——回应德国49名学人的公开信

廖天琪 刘慧卿

我们是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自由撰稿人、新闻工作者和中国人民的朋友,在此愿就有关"德国之声"电台中文部近期引发的争议事件发表一些共同意见。

10月9日,以德国汉学家为主,并包括其他一些政界和文化新闻界的49名人士发出了一封致德国之声台长和德国联邦议会的公开信,要捍卫新闻的客观性和受到不公正待遇者(张丹红)的权利。其主要内容是:1,为德国之声记者张丹红的发言权辩护,保护她的权利。2,责备此前分别发表过公开信的“联邦共和国作家协会”和华人异议分子,认为他们提出对德国之声某些工作人员进行背景调查的要求有违新闻自由的原则;同时指称写信的中国异议分子是法轮功成员。3,声称写公开信者的目的是要阻止外界和中国的正常交流,和媒体对中国的公正报道。

签名者中有很多是人到中年、经历了欧洲1968年学生运动的人士,他们现在是欧洲社会的中坚分子, 然而其思路难免有“政治正确”的模式倾向。公开信违背了一项新闻和学术最基本的原则:向权力说真话。

张丹红有幸在自由国家从事新闻工作,但她违背自己的良心和职业道德,去为一个对她的新闻同业进行打压、封杀,甚至投入监狱的专制政权说话。张丹红不会不知道,奥运前,中国许多的民主派、记者、作家被封笔、软禁、流放甚至下狱,但她竟然在公开的论坛上向极权政府献媚,说出“中国共产党比世界上任何一支政治力量在实践人权宣言第三条方面的贡献都要大”的话,这不仅亵渎了自由媒体人的天职,根本是在为专制政府隐瞒社会真相,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人们提出来要调查她的背景,不仅没有违反而且是从根本上维护了“新闻自由”的原则。德国之声电台对她的“处理”已经是最轻的了。

49位学者的公开信提出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的问题,要求德国新闻界对中国进行公正的报道。这是避重就轻、似是而非的一种说法。何为公正?难道只有跟着中共媒体的报喜不报忧那样,德国媒体的中国报道才算公正吗?难道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扒粪”,仅仅是出于偏见吗?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如何看待当年德国日本和苏联的发展和崛起,并进行公正报道呢?

请反思德国的历史:如果二战之后,德国不经过非纳粹化、战争罪犯不经过纽伦堡审判、没有布兰德总统跪在华沙犹太人的纪念碑下忏悔的历史场景,德国人因法西斯主义而蒙尘的精神和心灵损伤是不能修复的,战后的经济起飞也是不能被自己和他人接受的。1968年的学生运动所追求的不也就是这份“历史真相”吗?

请看看中国自中共执政以来,中国历经土改、反右、大饥荒、文革、上山下乡运动,一路下来中国人被无辜屠杀、凌辱的数字超过两三千万。中国政府至今不允许进行调查,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道歉的话。八十年代开始经济改革以来,社会上一有动荡,政府的反应就是动用军警镇压。从1983年的“严打”到1989年天安门的民主运动到2006年的太石村事件,中国政府始终是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今天中国的经济繁荣的表象,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一个庞大的、没有基本劳工和医药保险的赤贫农民工群体之上的。中国政府现在取代了以前地主、资本家的地位,成为人民最严酷的压榨者、最凶恶的土地掠夺者和产业强占者。

是的,今天的中国比毛泽东时代“自由”多了,当时弄脏一张报纸上的毛主席像,就可能被杀头。今天很大部分人的生活比以前富裕,但是社会的不公、腐败的官场和社会风气更为令人惊心动魄。人们不得不自己起来争取权利。盲人律师陈光诚、维权律师郭飞雄、高智晟、作家杜导斌、记者师涛、爱滋维权者胡佳,他们都站在普通人的前面,但是政府把他们投入了监狱。

在手握权柄的迫害者和无权无势的受害者之间,尊敬的教授们和博士们,你们生活在坚守自由价值的国家,却选择了站在权力的一边,你们中有那么多中国问题专家、权威,却选择了为在德国民主中赞美暴政,仅遭被免去副主任职务的张丹红“维权”,却没有几人想到也要去为在中国专制下因言被判重刑的陈光诚、师涛等呼吁;你们冷眼旁观被剥夺了基本权利的中国人民,又有几人为他们所遭受的不公辩护过吗?你们的这种选择,与1930年代的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选择批评本国民主政府却隐瞒前苏联的黑暗有何不同?与1940年代的德国笔会的多数作家选择对抗国际笔会的批评却无视纳粹政权侵犯人权又有何不同?

汉学家们穷其精力来学汉语,却忘记了自己的德语里有个用来形容独立知识分子的形容词 “unbequem”(令人不舒服、不安)。真正的知识分子永远应该站在权力的对立面,特别是不受制约的极权政府的对立面,去进行监督和掣肘。49位签名者,我们深感遗憾,你们没有秉承德国深厚的人文传统,也没有间接受到汉文化里志士仁人的熏染。你们不应当扮演这种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望你们三思。

Please Speak Truth to Power
A Response to the Open Letter by 49 German Scholars

by Tienchi Martin Liao Emily Lau etc

We are a group of Chinese freelance writers, journalists and friends of Chinese people living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We wish to respond to the open letter that was signed by 49 German scholars relating to the Deutsche Welle incident.

On October 9, 49 individuals, most of them German sinologists but also including some political figures, writers and journalists, published an open letter to Deutsche Welle and to the German Bundestag, defending the objectivity of the news media and the rights of an unfairly treated individual, Zhang Danhong. The letter included the following main points: 1) defending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rights of the Deutsche Welle journalist Zhang Danhong; 2) censuring the "Federal Republic Writers' Association" and Chinese dissidents for a previous open letter that had supposedly demanded a background investigation into certain Deutsche Welle employees, on the basis that this violated the principle of press freedom, and referring to the Chinese dissidents who wrote the letter as "Falun Gong practitioners"; 3) alleging that the objective of the open letter was to prevent norm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outside world and China, and impartial reporting about China.

Many of the signatories of the open letter are middle-aged individuals who experienced the 1968 student movements in Europe; now the backbone of European society, they inevitably tend toward "political correctness." Their open letter violated a basic principle of the news media and academia: speak truth to power.

Zhang Danhong had the good fortune to engage in journalistic work in a free country, but she violated her own conscience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by becoming a spokesperson for the autocratic regime that suppressed, shut out and even imprisoned members of her own journalistic profession. Zhang Danhong could not but have known that before the Beijing Olympics, many Chinese journalists and writers had been censored, placed under house arrest, removed from their cities of residence or even imprisoned, yet she continued to ingratiate herself to the totalitarian regime in an open forum with such word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contributed more than any other political for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3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This was not only blaspheming to the jounalistic profession, but to cover up the true situation in the society for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it is a serious error, and it was completely understandable that others should request an investigation into her background. This i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matter from violating "press freedom." Deutsche Welle was in fact as lenient as it could be toward Zhang in the handling of this matter.

The open letter by the 49 scholars posed questions regarding how to treat China's development and rise, and demanded that the German news media report impartially on China. This specious statement sidesteps the real issue. What constitutes impartiality? Is it only reporting positive and not negative news about China, as the Chinese media are required to do? Can it be that the German media's "muck-raking" reports about China are simply biased? We can pose a corresponding question: how should others have reported impartially on the rise of Germany, Japan and the Soviet Union several decades ago?

Please think back on Germany's history: If after World War II Germany had not undergone entnazifizieren, or denazification, if the perpetrators of war crimes had not been obliged to undergo the Nuremberg Trials, if Willy Brandt had not knelt in mourning and repentance before the memorial to the Jews murdered in the Warsaw Ghetto, then the German people would never have recovered from the spiritual damage caused by Nazism, and their post-war economic resurgence could never have been accepted by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deed, was not the 1968 student movement demanding this very "historical truth"?

Please look back at the estimated 20 to 30 million innocent victims of violence and humiliation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Land Reform, Anti-Rightist Campaign, Great Famin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educated youth sending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Up to the present da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not allowed any investigation into these crimes, nor has it uttered a word of apology. Since economic reform began in the 1980s, whenever there has been any social unrest,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has been to suppress it through police and military action. From the 1983 "strike hard” anti-crime crackdown to the 1989 Tiananmen democracy movement to the 2006 Taishi Village incid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et itself in opposition to the Chinese people. China's current image of economic prosperity is built to a great extent on the toil of an immense body of impoverished migrant laborers without basic employment protections or health benefi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taken over the role previously held by the landlords and capitalists as the harsh and merciless exploiter and plunderer of the people's assets and labor.

Yes, today's China is much more "free" than in the Mao Zedong era; back then, sullying a newspaper bearing the image of Chairman Mao was punishable by death. Today the majority of people live in greater prosperity than before, but social injustice, official corruption and social unrest have increased at a breath-taking rate. People have been compelled to rise up in defense of their own rights. The blind lawyer Chen Guangcheng, the rights defense lawyers Guo Feixiong and Gao Zhisheng, the writer Du Daobin, the journalist Shi Tao, the AIDS activist Hu Jia -- they have all stood on the side of the common people, but the government has sent them all to prison.

Respected scholars, you who live in a country that maintains the values of liberty, when presented with a choice between the powerful persecutors and the powerless victims, why do you choose to stand on the side of the powerful? Why do you choose to defend the rights of Zhang Danhong, who faces only the dismissal from her deputy leader position in Deutsche Welle, when you have never spoken up for the rights of the heavily sentenced Chen Guangcheng or Shi Tao? Gazing aloofly at the Chinese people who have been deprived of their basic rights, have you ever spoken in defense of them because of their ill treatment? Are you any different than the French eminent writer Roman Roland who in the 1930s chose to criticize the democratic government of his own country, but hid the darknes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re you any different than the majority writers of the German PEN Center (Deutschen PEN-Clubs) in the 1940s who confronted the cri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PEN, but kept their eyes closed to the human rights abuses of the Nazi regime?

As sinologists, you have exhausted all effort to lear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in the proess you have forgotten the German adjective used to describe the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unbequem" -- causing discomfort or unease. The true intellectual will always stand in opposition to those in power, and an unconditionally totalitarian government should be subjected to even more monitoring and restraint, with intellectuals causing all the more unease to the holders of power. We deeply regret that you 49 signatories have not followed in the profound German literary tradition, and have not benefited from the indirect influence of the loftiest ideals of Chinese culture. Your open letter has encouraged the propaganda machine of the Chinese dictatorship and provided it munition with which to attach the democracy in Germany as well as the Chinese dissidents, while leaving China's ordinary people and defenders of justice feeling disappointed, betrayed and humiliated.


已征集到的签名(排名不分先后)
(如欲加入签名,请发电子邮件至tienchimartin@gmail.com)

Tienchi Martin-Liao, Director of the Laogai Research Foundation, Washington, DC , USA, Editor-in-Chief of Arcus Chinatexte, Bochum, 廖天琪, 劳改基金会主任, 德国《弓桥译从》主编,华盛顿
Emily Lau, Former Chairperson of Hong Kong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Legislative Councillor, Convenor of the Frontier, Vice-chairperson of China Human Rights Lawyers Concern Group, Hong Kong 劉慧卿,前香港記者協會主席,立法會議員,前綫召集人,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副主席,香港
Albert Ho, Solicitor, Legislative Councillor, Chairman of Hong Kong Democratic Party, Chairman of China Human Rights Lawyers Concern Group, Hong Kong何俊仁,律師立法會議員,香港民主黨主席,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主席,香港
Qing Zhou, Writer, Lettre Ulysses for the Art of Reportage, Heinrich-Boell-Foundation(Germany) invited writers in residence, Beijing/Cologne, Germany, 周勍,作家, 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获奖者,德国波尔基金会邀请驻市作家,北京/德国科隆
Wing Mui Tsoi , Executive Editor of Open Magazine, Hong Kong, 蔡咏梅,香港《开放》杂志执行编辑
Yi Zheng , writer, Chairman of the 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 Washington DC, USA, 郑义,作家,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华盛顿
Yisan Wu, Freelance, Hong Kong, 武夷三,自由撰稿人,香港
Xiaogang Zhang,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er, freelance writer, Sydney, Australia, 张小刚,独立中文笔会秘书长,自由撰稿人,悉尼
Lian Yang, Poet, Board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PEN , London, United Kingdom, 杨炼,诗人,国际笔会理事, 伦敦
Yu Zhang,Ph D. Editor-in Chief of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in Nord Europe, Coordinator for the Writers in Prison Committee, ICPC, Stockholm, Sweden, 张裕博士,《北欧华人通讯》主编,独立中文笔会狱委协调人,斯德哥尔摩
Harry Wu,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Laogai Research Foundation, Publisher of the China Information Center, Washington DC ,USA, 吴弘达,劳改基金会执行主任,中国信息中心发行人,华盛顿
Chu Cai, Poet, Editor-in-Chief of Wild Grass, Editor of Democratic China, USA, 蔡楚,诗人,《野草》主编,《民主中国》编辑
Lili Yang, Ph.D. Editor-in-Chiefof Guancha website (observechina.net) , Washington DC, USA, 杨莉藜博士,《观察》主编,华盛顿
Kuide Chen, Ph.D., Scholar,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Princeton China Initiative, Editor-in-Chief of China in Perspective (www.chinainperspective.com), Princeton/Washington DC,USA, 陈奎德博士, 学者,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纵览中国》主编
Emily Wu, Author of A Feather in Storm (Feder in Stom, Hoffmann und Campe Verlag) ,San Francisco,USA, 巫一毛 , 作家(《暴风雨中一羽毛》),旧金山
Jiazhen Qi, Writer, Melbourne, Australia, 齐家贞, 作家,墨尔本
Wa Jing, Poet, California,USA, 井蛙,诗人,加州
Patrick Kar-wai Poon, former journalist of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ember of ICPC, Hong Kong, 潘嘉偉, 前《南華早報》記者, 獨立中文筆會會員, 香港
Luoying Hai, Writer, Melbourne, Australia, 海落英, 作家,墨尔本
Ping Hu, writer, Editor-in-Chief of Beijing Spring, New York,USA, 胡平 ,作家,北京之春主编, 纽约
Yongyi Song, Writer, Historian, California,USA, 宋永毅 , 作家,历史学家, 加州
Nan Zhao, Freelance, Japan, 赵南, 自由撰稿人, 日本
David, Ding, writer, 丁强, 作家
Liyong Sun, Freelance, Sydney, Australia, 孙立勇, 自由撰稿人,悉尼
Yue Jiang, Freelance, New York,USA, 江月,作家,纽约
Minru Yan, Writer, Zurich, Switzerland, 颜敏如,作家,瑞士
Yue Sun, Freelance, Moscow, Russia, 孙越, 自由撰稿人,莫斯科
Jianhong Li, Writer, Shanghai/Stockholm, 李剑虹(小乔),作家,上海/斯德哥尔摩,
Shenglin Wang, Financial analysist, Chicago, 王胜林, 金融风险分析师, 芝加哥
Xiaodong Liu, Freelance, Chicago, 刘晓东,自由撰稿人,芝加哥
Xue Sheng, Writer, journalitst, Toranto, 盛雪,作家、记者,多伦多
Rongfen Wang, Ph.D.,Writer, scholar, Wiesbaden, 王容芬博士,作家,维斯巴登
Bai Lan, Artist, Hamburg, Germany, 白兰,艺术家,德国汉堡
Fengshi Yang, Ph.D. Composer, Chicago, 楊逢時博士,作曲家, 芝加哥
Dan Wang, Ph.D. Scholar, Publisher of Beijing Spring, New York, 王丹博士,学者,北京之春发行人,纽约
Pinchao Jiang, Editor of “Poetry Anthology of June 4th”, San Francisco, 蒋品超,《六四诗集》主编,旧金山
Jianli Yang, Ph.D. Senior researcher of Harvard University, Boston 杨建利博士, 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 波士顿
Liangyong Fei, Nuclear Engineer, Chairman of the Federation of Democratic China, Nuernberg, 费良勇,核工程师, 民主中国阵线主席,德国纽伦堡
Xiayang Zhang, Engineer, Chicago, 工程师,芝加哥
Lisa Zhao, Professor, Chicago,教授,芝加哥
Weiguang Zhong, scholar, writer, Essen, Germany, 仲维光, 学者,作家,德国埃森
Xi Chen, Freelance, dissident, Guizhou province 陈西, 贵州民主异议人士、自由撰稿人
Sile Ni, Mogolian Freelance, 尼斯勒,蒙古族自由撰稿人
Xiaolu Huang, Editor; prof-huangwanli.net, Washington D.C. 黄肖路,编辑,《黄万里研究基金》主持人,华盛顿
Gu,Yuan, Editor of Guancha website (observechina.net) , Washington DC,USA 古原,观察网编辑,华盛顿
Simon Si, lawyer, Washington DC, 司鹏城,律师,华盛顿

YingZhang, Writer, Amsterdam.张英,作家,中國之春通訊社社長、歐洲導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阿姆斯特丹
Jian Ma, Writer, Winner of 2002 Thomas Cook Travel Book Award 马建,作家,2002汤玛士库克奖得主, 伦敦
Shengguan Buddhist monk, Guangzhou 圣观法师,广州
Miaojue Buddhist monk, Guangzhou妙觉法师,广州
Menglong Wang, Regisseur, Paris王龙蒙,导演,巴黎
Xuewen Huan, Writer, Essen, Germany还学文,作家, 德国埃森
Adelheid Dönges,Intenatinale Gesellschaft fuer Menschenrecht, IGFM, München 阿得海德.顿格斯,国际人权协会,德国慕尼黑
ZAN AIZONG , Writer,HANGZHOU,CHINA 昝爱宗,作家,《中国真话报》筹办人,中国杭州
Quan Guo, Scholar, Nanjing, China郭泉, 学者,中国南京
Wenli Xu,Senior Fellow Wat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Brown University,Providence, Rhode Island,徐文立, 布朗大学沃森国际研究所 资深研究员, 美国罗德岛
Jie Yu, Writer, Beijing, China 余杰, 作家,中国北京
Mizokami Konami,Engineer, Fukuoka, Japan,Mizokami Konami,工程师,日本福冈
Tsering Woeser ,Tibetan Writer, Beijing, China 茨仁唯色,西藏作家, 中国北京
Yubin Gui,Ph. D., CET,Toronto, Canada,归宇斌 博士,工程技术专家,加拿大多伦多
Lang Meng, Poet, Writer, Hong Kong, 孟浪,诗人,作家,香港
Wanding Ren, Economist, researcher in Paris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tudies, Beijing 任畹町, 经济师 研究员,巴黎政治研究院访问学者,北京
Yangchao Chen (Erpu Chen),Author of “ On the Privileges”Denmark, 陈泱潮(陈尔晋)《特权论》作者,丹麦
XiliWang,employee, Kowloon, Hong Kong 王犀利,雇员, 香港九龙
Ann Noonen, President of Free Church for China, New York, 安 .努南, 中国宗教自由协会会长, 纽约Dongxing Liu,
Executive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Democratic Party, New York刘东星,中国民主党美国总部执行主席,美国纽约
Guang Yang, Chinese Green Party member, Guangzhou, China 阳光,中华绿党党员,广州
Jianyuan Zeng, Chung Hua University, Hsinchu, Taiwan, assistant professor曾建元,台灣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台湾新竹
Zhengping Wang, Government officer, Hsinchu, Taiwan 王正平,新竹市政府員工
Jingsheng Liu, Freelance, Beijing 刘京生,自由职业,北京.
Hongnian Che, Freelance, Shandong Province, China车宏年, 自由撰稿人, 中国山东
Li Ling, electronic engineer, 凌黎, 电子工程师
Jian Zhang, Pastor (former Student leader at Tiananmen Square 1989), Paris,张健,六四学生领袖,法国牧师, 巴黎
Lun Zhang, Sociologist (former Student leader at Tiananmen Square 1989), Paris张伦, 六四学生领袖,法国社会学者, 巴黎
Weibang Sun, Writer, Paris 孙维邦,作家, 巴黎
Baozhang Wu, Former head of Chinese section of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 Paris吴葆璋,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前主任, 巴黎
Chongguo Cai, Political commentator, Paris 蔡崇国,法国社会评论家, 巴黎
Marie Hozmann, French Sinologist, Paris玛丽 侯芝明,法国汉学家,巴黎
Congde Feng, former Student leader at Tiananmen Square 1989, human rights activist, San Francisco, 封从德,六四学生领袖,人权活动家,旧金山
Jean-Philippe Béja,French Sinologist, Research Director,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Research白夏,法国汉学家,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巴黎
Michel Bonnen,French Sinologist 潘明孝,法国汉学家,巴黎
Yongzheng Wang, Writer, Finnland, 王雍罡,作家, 芬兰
Kimiko Namura, Translator, Tokyo, Japan纳村公子,翻译家,日本东京
Nagai Hiroshi, Journalist, Tokyo, Japan永井浩,新闻工作者,日本东京
Ken-ichi Kajiyama, Editor-in-Chiefof MADOKA publishing Co.,Ltd, Tokyo, Japan 梶山憲一, 圓出版編輯長,日本東京
Yoshimi Yamamoto,Scholar, Tokyo,Japan山本芳美,学者,日本東京
Zhefanzi Zhongye, Pianist, Tokyo/Paris中野真帆子,钢琴家,东京/巴黎
Ken Onishi , Ph.D. Agriculture specialist, Chiba-Ken, Japan 大西宪 , 农学博士,日本千叶
Luojin Yu, Writer, Passau, Germany遇罗锦,作家, 德国帕索
Maiping Chen, Writert Sweden, 陈迈平,作家, 瑞典
Qian Wu, Writer, Oakland, California USA吴倩,作家, 美国加州,奥克兰
Yamei Changtian, Lecturer, Japan椙田雅美,日本,讲师
Zi Kou, Freelance, Belgium 子口,自由撰稿人,比利時
Zhenrong Wu, Freelance, Korea武振荣,自由撰稿人,韩国
Yuehui Lei(Lei Ji), Freelance, Jiangxi Province, China 雷跃辉(雷激),自由撰稿人,中国江西
Fuluo Wen, Freelance, Califonia, USA 文福罗,自由撰稿人,美国加州
Luowen Yu, Freelance, Washington DC遇罗文,自由撰稿人,华盛顿
Weilu Cao, Freelance, Tianjin, China曹维录 自由撰稿人 中国天津
Fan Wu, Editor-in-Chief of China Affair伍凡, California, USA《中國事務》主编, 美國加州Qian Wu, Schriftstellerin,
Yi Lü, Pastor, Australia吕易,牧师,澳大利亚
Moli, Exile writer, Sweden茉莉,流亡作家,瑞典
Zhengming Fu, Literary critic, Sweden傅正明,文学评论家,瑞典
Gabriele von Sivers-Sattler, German sinologist, Heidelberg,Germany 加碧.冯.西维斯.萨特勒,德国汉学者,德国海德堡
Jingshi Jiang, Playwright, Paris, France 江敬世, 编剧, 法国巴黎
Gongben Song, Engineer, Paris, France 宫本松, 工程师,法国巴黎
Yingjie Zhang, Comedian, Paris, France 张英杰, 喜剧演员,法国巴黎
Jean Marc, Boxing coach, Paris, France 让马克, 法国拳击教练,法国巴黎
Xue Cao, Economist, Paris, France 曹雪, 经济师,法国巴黎
Genghui Chen, Businessman, Paris, France 陈更辉, 商人,法国巴黎
Zhifei Dong, Businessman, Paris, France 董志飞, 商人 民运参与者,法国巴黎
Changbiao Gao, Writer, Paris, France 高长标, 作家,法国巴黎
Yuan Gao, Artist, Paris, France 高原, 艺术家,法国巴黎
Huixin Ji, Actor, Paris, France 冀慧新, 演员,法国巴黎
Guoqing Jia, Composer, Professor, Paris, France 郏国庆, 作曲家 教授,法国巴黎
Youjun Jiang, Playwright, Paris, France 姜尤君, 编剧 导演,法国巴黎
Dong Liang, Worker, Paris, France 梁东, 工人,法国巴黎
Limeng Wang, Art agent, Paris, France 王黎蒙, 艺术经纪人,法国巴黎
Zexun Gong, Student, , Paris, France 弓则迅, 留学生,法国巴黎
Jijun Li, Worker, Paris, France 李继军, 工人,法国巴黎


请你们倾听来自中国民间的声音
——中国民间人士关于德国之声中文部争议的公开信


致:德国之声电台,德国联邦议会,德国和欧洲汉学家、中国问题专家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日前,我们注意到,欧洲49位汉学家、中国问题专家等知名人士就德国之声中文部某负责人被解职一事,发表了致德国之声电台台长贝特曼(Erik Bettermann)先生、德国之声广播委员会、德国联邦议会的公开信。由于该公开信涉及到中国历史、现状的评论。我们作为中国民间人士、尤其是身居中国国内的知识界人士,有责任就该信提出的有关问题,表明我们的态度。

一、我们认为,德国之声处理中文部某负责人,属于其内部事务,外人因对相关情况缺乏全面了解而不宜介入。我们尊重德国之声的决定,更赞赏其宣示:“维护德国之声所一贯坚持的维护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我们期盼德国之声能始终坚守这一诺言。

二、我们反对德国之声中文部某负责人有关中国人权状况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比如她说:“中国共产党比世界上任何一支政治力量在实践人权宣言第三条方面的贡献都要大。”又如她引用德国《时代周刊》驻北京记者的话:“在过去30年里让4亿中国人摆脱贫困是近年来最大的人权改善之一。”我们认为,这些判断完全是基于中国官方舆论宣传,并无任何记者或学者能独立提供可供检验的事实依据,无论谁以此作为个人观点都有失新闻工作者或学者的职业操守。但我们同时认为,发表这些言论尽管荒谬但尚属言论自由的范围,并赞赏德国之声等有关机构并未因此剥夺任何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因此,49人公开信中所说的“应该坚决地反击,保护他们”,实属夸张多余,有误导舆论之嫌。

三、49人公开信认为:“这场讨论是关于如何评判当今中国发展和崛起问题的争论的一部分。”这句话倒是说对了。对于该信中提到的那种争论,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国内获得自由讨论而不受压制。我们更希望以该信签名者的名望和影响力来推动这种自由的讨论。

但是,令我们感到遗憾和失望的是,我们只看到49人公开信为德国之声中文部某负责人的被免职叫屈,却没有看到过那些与中国当局有“合作伙伴”关系的人士为中国国内的因言获罪者呼吁。试问:难道只有那些说了中国政府爱听的话的人需要保护,而批评中国政府者就不需要保护?或者,二者相比,后者的言论自由就无足轻重?

下面仅举数例:

“六四镇压”快20年了,但是在中国国内,“六四”仍然是一个言论的禁区。你们是否认为,有必要以联署的方式来呼吁保护中国境内那些想冲破这个禁区的人?我们注意到该信联署者中有一位从事国际政治研究的教授(Reimund Seidelmann, Universitt Gieen),据称他还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名誉教授。那么,我们想问问他,他是否知道中国人民大学有一位教授叫丁子霖(也是本信的签名者之一)。她的儿子在“六四”中被无辜杀害了,她代表的“天安门母亲”为寻求正义苦苦抗争了近20年。但她的言论自由在中国境内完全被剥夺:她的声音在国内彻底被消音,她的著作不能在国内出版,也不能在国内流传,连她的人身自由都得不到保障。我们要请问这位人民大学的名誉教授,当你接受人大校方赐予的这份荣誉时,你会想到“丁子霖”这个名字吗?当她的公民权利受到不公正的侵犯时,你愿意保护她吗?愿意对侵犯她权利的中国政府进行反击吗?

本信的另一位签名者鲍彤先生,一些中国问题专家想必不会生疏吧?请问问鲍彤先生自己,他在中国国内有言论自由吗?他的名字能在国内媒体上出现吗?他坐牢七年,刑满后恢复公民身份也已十多年,连人身自由都被剥夺,谈何言论自由!你们想到过要保护他吗?想到过向侵犯他公民权利的中国政府反击吗?

还有一位记者兼诗人师涛,现在中国监狱中要渡过漫长的十年刑期。起码那些与中国当局有“合作伙伴”关系的人士应该知道,这是雅虎公司向中国政府提供网上信息导致异议人士坐牢的典型案件之一,也正是目前在中国常见的见利忘义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可怕恶果之一。你们为师涛的言论自由联名呼吁过吗?想到过向这种“合作伙伴”共同作恶的现象反击吗?

那些研究国际关系及中国问题的专家,起码也应该知道被中国当局侵犯学术交流自由而判刑13年的学者同仁徐泽荣博士吧?你们不觉得更应该为已不幸系狱达八年多的徐博士联名呼吁一下吗?

另外,你们也应该知道中国监狱里还有成千上万因言论而被判刑的良心犯,其中的新闻工作者、人权活动者、作家和学者同仁如:杨天水(两次22年),哈达(15年),黄金秋(12年),杨子立等“北京四君子”(2人10年,2人8年),郑贻春(7年),张建红(6年),张林和杨茂东(5年),吕耿松、陈树庆和齐崇怀(4年),杜导斌和严正学(3年),陈道军和黄琦(尚未审判)……,尤其是最近刚获萨哈罗夫人权奖的胡佳(3年半),你们是否也能联名为他们呼吁一下,使得他们早日获得释放,也多少享受一点你们相信的“人权改善”?诸如此类的因言获罪案件在中国不胜枚举,你们作为中国问题的专家、权威,有多少人关注过这些案件吗?对这些案件作出过“谨慎的调查分析”吗?

不错,该公开信中倡导“谨慎的调查分析,报道中国发展中的多样性、矛盾的多方面情况”,并声明要“捍卫新闻工作和学术工作的专业准则、责任意识和客观性。”很好!我们举双手赞成。那么,请与中国政府机构有“合作伙伴” 关系的专家学者们,迈开双脚也到中国民间来走走,听听各方面的声音,然后作出抉择:在保护言论自由方面,你们究竟该做些什么。在此,我们还要向你们呼吁:当你们与中国官方开展友好合作、与中国同行切磋交流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你们公开信里说的那套“保护言论自由”的高深学问作为一个课题,放到你们的交流计划之中。

最后,我们呼吁海内外所有学界人士秉持学术良心,保持知识者的独立性,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名利所诱,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人类普世价值,以自己的付出来造福于人类。

我们希望,德国之声中文部能发表我们这封公开信。

谢谢!

签名者:
(第一批中国公民53人):
李普——老记者,前新华社副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北京)。
胡绩伟——前《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前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因六四事件被撤消一切职务(北京)
李锐——作家、中共党史专家,曾任毛泽东政治秘书,1959年因批评毛泽东的极左政策遭长期政治迫害,文革后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北京)
于浩成——法学家,独立中文笔会荣誉理事,前公安部群众出版社社长,因六四事件被囚禁八个月(北京)
高瑜——记者,前《经济学周报》副总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新闻自由奖、世界报业协会自由金笔奖等国际奖项得主,因六四事件入狱两次共七年(北京)
张祖桦——宪政学者,曾任中国青年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共青团中央常委,因六四事件遭受政治迫害、长期受监控(北京)
丁子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天安门母亲”,独立中文笔会荣誉理事和自由写作奖得主,纽约科学院科学家人权奖、法兰西自由基金会记忆奖等国际奖项得主,因代表六四难属呼吁追究屠杀者罪责而遭政治迫害,被禁止出境(北京)
张先玲——工程师、“天安门母亲”(北京)
徐珏——研究员、“天安门母亲”(北京)
蒋培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六四难属(北京)
鲍彤——作家,前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秘书、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因六四事件入狱七年,出狱后一直受监控,被禁止出境(北京)
张耀杰——人文学者,因支持公民维权遭受政治迫害(北京)
刘京生——自由职业,美国笔会自由写作奖得主,因北京民主墙运动和参与组党、自由工会及悼念六四死难者两次入狱共十三年
滕彪博士——中国政法大学讲师,独立中文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法律顾问,法兰西共和国人权奖、美国民主基金会民主奖等国际奖得主,因维权活动被禁止出境(北京)
余杰——作家,独立中文笔会理事(北京)
王小山——记者(北京)
流涛——自由撰稿人(北京)
唯色——诗人、作家,挪威作家联盟表达自由奖得主,前《西藏文学》编辑,2004年因出版《西藏笔记》被禁而解职失去工作和住房,此后长期受监控,被禁止出境(北京)
蒋亶文——作家,独立中文笔会副秘书长(上海)
王建波——律师(上海)
陈接余——作家(上海)
赵达功——作家,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理事兼网站工作委员会协调人,因维权被禁止出境(深圳)
圣观法师——佛僧,因六四事件入狱一年(深圳)
野渡——网站编辑(广东)
妙觉法师——比丘尼(广东)
野火——自由撰稿人(广东)
昝爱宗——记者,中国真话报筹办人,独立中文笔会林昭纪念奖得主(杭州),前《中国海洋报》浙江站长,因报道维权活动被免职,禁止出境(杭州)。
庄道鹤——学者、律师,浙江大学(杭州)
祝正明——工程师、人文学者,因中国民主党组党入狱十年(杭州)。
李建强——律师、作家,因为异议人士辩护被拒绝延长律师执业证(青岛)
张铭山——自由职业(山东省临朐县)
徐高金——自由撰稿人,因维权活动被拘留四个月(江西)
苏露锋——湖南日报社文萃报编辑,长沙和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长沙)
刘淼——作家(湖南)
陆文——作家(江苏)
槟郎——高校教师(南京)
刘逸明——自由撰稿人(湖北)
秦耕——作家,因六四事件入狱近一年(海南)
申有连——自由撰稿人(贵阳)
莫建刚——诗人,作家(贵阳)
李元龙——自由撰稿人,前《毕节日报》记者,因互联网文章入狱两年(贵州)
王中陵——诗人,陕西省《雁塔之声》常务副主编(西安)
刘水——作家、诗人,前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记者,自六四事件以来五次因政治异议入狱共七年,并被限制工作、出境(深圳/甘肃庆阳)。
亦可——作家(成都)
江婴——诗人、学者,国际学者基金会诗歌奖获得者,因“反右运动”遭受迫害(天津)
炎子——作家(河北)
卢雪松——作家,吉林艺术学院教师,独立中文笔会林昭纪念奖得主,因讲课言论被取消授课权并被劳动教养软禁一年(吉林)
武宜三——自由撰稿人,五七学社(香港)
蔡咏梅——作家,《开放杂志》执行编辑(香港)
刘晓波博士——作家,前北京师范大学讲师,独立中文笔会理事、前两任会长,无国界记者/法兰西基金会捍卫言论自由奖、香港人权新闻大奖等国际奖得主,自六四事件起三次被囚禁共五年半,被禁止出境(北京)
周勍——科隆驻市作家,作品《民以何食为天》获德国尤利西斯报告文学奖优胜奖和日本《产经生活新闻》银奖,因六四事件入狱二年八个月(北京/德国科隆)
李剑虹——斯德哥尔摩驻市作家,2007年独立中文笔会林昭纪念奖得主(上海/瑞典斯德哥尔摩)
张裕博士——学者、编辑,独立中文笔会前秘书长兼狱中作家委员会协调人,中国公民因担任笔会职务自2007年起被拒绝入境中国(瑞典斯德哥尔摩)

(第二批15人)
胡平——作家,北京之春主编 (美国纽约)
陈奎德博士——学者,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纵览中国》主编,因六四事件被迫流亡(美国华盛顿)
万之——作家、翻译,因六四事件被迫流亡(瑞典斯德哥尔摩)
徐文立——作家,美国布朗大学荣誉博士、资深研究员,美国西部笔会自由写作奖和美国人权律师协会人权奖得主,因北京民主墙运动和中国民主党组党两次入狱共十六年(美国罗德岛州)
王巨——作家(美国)
盛雪——记者、作家,加拿大记者协会深度新闻调查奖等多奖项得主(加拿大)
杨炼——诗人,独立中文笔会国际秘书(英国伦敦)
马建——作家,小说《红尘》(Reddust)获英国旅行图书托马斯•寇克奖(英国伦敦)
艾鸽——诗人、作家兼画家,因六四事件入狱两年半(法国巴黎)。
彭小明——自由撰稿人,全德学联主席(德国)
仲维光——学者(德国)
还学文——作家(德国)
遇罗锦——作家(德国)
丘岳首——作家(澳洲悉尼)
张小刚──自由撰稿人,独立中文笔会秘书长,亲姐去世奔丧被拒绝入境(澳洲悉尼)

(欢迎各界人士签名联署,联系电邮信箱:wipc@comhem.se)

图为德国之声中文部负责人张丹红。

14 条评论:

  1. 令人生疑的帮闲传媒
    ——德国之声中文部的新闻报道遭到批评

    (德国广播电台《今日文化》节目,2008年10月27日,17:35)

    文/弗兰克•海森兰德
    译/还学文 译

    对于西藏和奥运会,德国之声的德文报导和中文报导显然不同,有时竟南辕北辙、令人不得不一再追问,是不是中文部报导是有倾向性的?

    将德国之声中文网页关于西藏和奥运会的新闻报导翻译后,就看到它和德国之声德文报导的差异有多大。这种差异会使人以为这是两家彼此对立的媒体。不必是异议人士也能看出:中文部的新闻报导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宣传的腔调。

    例如:

    德文网页上的“藏人的抗议”,到了中文网页上就成了“暴力骚乱!”;德文的“示威游行者”到了中文网页变成了要用武力“平定”的“分裂主义分子”。

    中文网页编辑部喜欢毫无保留地大段援引中国报纸的宣传,例如它要求“清醒地认识到那些藏独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性,高举社会稳定的大旗,与一切阴谋分裂的企图做坚决的斗争”。

    德国之声德文与中文报导之间的差异有时竟会如此怪异。例如德文网页报导德国议会人权委员会主席赫尔塔•多伊布勒•格梅林要求中国“在奥运结束之后,仍然要将人权继续提在日程之上”,在同一天的中文网页上却被修饰为“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反对对中国指手划脚”。

    德国之声中文部的编辑们,这样称呼他们是因为中文网页上的文章经常不具名,而代之以集体署名“德国之声中文部”,他们激烈抨击德国总理迈克尔夫人,却把汉堡左派议会党团的汉堡公民运动议员施奈德吹捧为英勇的异议份子,因为她敢把达赖喇嘛比成霍梅尼。在中文网上人们读到,“左派议员把达赖喇嘛比成霍梅尼,引发了抗议的声浪……由此……可以看出,公众舆论……要求支持达赖喇嘛和藏人。虽然也有不同意见,但都不愿意公开地表达出来,因为这对当事人将意谓着巨大的不幸”。德国之声中文部的编辑预设,对非主流的不同意见,在德国是以压制来惩罚的。

    德国之声的中文网页上还有不实报导。例如七月24日的一篇文章称德国基督教会主席响亮地支持中国,“德国主教大呼:对中国的待遇不公平!……当德国公众大都习惯了媒体上中国的负面形象之时,从德国宗教界人们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德国两大教会之一,福音新教传教会主席主教普绥辛(Psychen)批评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报导。……”首先,不是主教,而是女主教,玛丽亚•耶普森(Jepsen)。她也不是所谓“两大教会之一”的主席,而只是福音新教的传教会,它的海外传教组织的主席。该文给人以德国基督教会反对媒体、为中国说话的印象,是不真实的。除去个别不同的声音,事实正好相反。

    中文网页援引德国内政部长绍伊布勒如下:”人们不能指望,奥运会后,我们德国人认为正确的政治理想能够应用到全世界。同时我们也必须了解,地球上其他地方的人民并没有义务承认,凡是德国的自然就是好的。更何况我们对自己这里的事情也不都是完全满意的。因此,以为通过奥运会可以把欧洲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理念用欧洲的标准向中国输出的想法,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这种观念也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德国内政部长真是这么说的,还是又被片面地译成如此?以中文部的德国主管的中文程度,根据异议人士,难以对中文节目进行有效的监督。

    异议人士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写共产党文章的人必是共产党。关于8个负责任的中文部编辑,坊间流传着一份材料,指出他们和中共的关系:“八九年六四期间……中国大使馆一秘的太太”、“中国外交部部门主管的太太”、”国务院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任的女儿”、“中国大使馆参赞的女儿”、……

    可以理解,国内外异议人士最近发起的三封联名公开信中要求,在德国之声中文部雇员中,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比例至少要达到一个平衡,以保障和提升中文部新闻报导的水准。毕竟,德国之声伊朗部雇员基本上也不尽是毛拉和他们的女人。

    社会民主党议员威菲尔施皮茨指出,德国对外广播无论如何必须防止沦为帮闲传媒的嫌疑。“这样设想一下是有益的:当我们面对一个极权性质的国家,却采取一种自我控制的新闻政策的话,那么我们真的可以关门大吉了。……要是这样的话,那就真是一桩大丑闻,公共法人大众传播体系的一桩大丑闻。……如果这些指控确有根据,我确信,我们必须要进行严肃的调查,并据此对德国之声中文部做出应有的人事调整。”

    德国之声中文部的友好和支持者们,例如作为中国问题专家在那里经常被采访和援引的德国外交政治协会的埃尔伯哈德•桑德施奈德希望达到的,则恰恰相反。为了避免中国方面的负面反应,这些人要求为引发这一场关于德国之声大辩论的张丹红复职。“对于一个在德国的中国记者这种行政处罚的做法,对于某些人恰是推波助澜,而那些人在中国所企图的,和我们在中国所要的东西不一样。……在政治上首先我希望,迅速地、断然地结束这件事,向中国表明,我们所批评中国的那些东西,例如新闻检查、例如因为对国家不利的报导而职业生涯受到限制,在我们这里不会发生”。

    最近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场讨论已波及到德国之声中文部的日常工作。因中国食品安全一书而世界知名的作者周勍先生最近谢绝了德国之声的采访,他要求德国之声首先必须要面对提出的指控进行严肃的调查。

    (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11月02日 转载)

    回复删除
  2. 环球时报/正当达赖私人代表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进行第八轮谈判之际,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重申,英国政府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这一积极的表态却激怒了“西藏流亡政府”。(chinesenewsnet.com)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英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承认中国对西藏的统治,但这项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政策,却因英国没有正式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受到影响。10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称,英国过去的政策是“时代错误”,英国事实上已经放弃。他说,英国“非常肯定地”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chinesenewsnet.com)

    《华尔街日报》称,英国的转变有很大的象征意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达赖私人代表在与北京谈判中的地位。该报道称,英国的立场在西方国家政府中“不同寻常”。一名英国外交部官员10月31日在伦敦表示,米利班德的声明只是一种“澄清”,英国一直就是这样的立场。10月31日,“西藏流亡政府”发言人在印度达兰萨拉表示,“在1950年前,我们和英国(印度)政府有许多协议,其中包括英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他指责英国如今做出一直将西藏视为中国一部分的表示“是虚假的”。据法新社报道,达赖2日在东京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称,在西藏的藏人现在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军事占领的状态,古老的藏民族正在死去。他还表示,将于17日召集一次会议,讨论是否继续与北京政府对话的策略。法新社分析称,这显然是借此向北京政府施压。(chinesenewsnet.com)

    历史上,“西藏问题”的形成,是由西方势力恶意促成的,英国也是其中一分子。英国曾以中央政府只对西藏行使过宗主权而并非主权为由,推动过“藏独”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插手中国西藏事务的做法逐渐淡化。(chinesenewsnet.com)

    另据瑞士《20分钟日报》10月30日报道,近几年一直在中国上海工作的28岁英国人汤姆上周六在瑞士旅游城市卢采恩的一次口角中,被一名藏人打死。瑞士《视野报》10月31日透露,嫌疑犯为一名23岁的“流亡藏人”,他称死者对其语言冒犯。该报称,可能汤姆说了一些为中国辩护的话。据瑞士《新苏黎世报》等媒体透露,欧洲共有近4000名“流亡藏人”,而瑞士便有3000多人,是在印度之后收留“流亡藏人”最多的国家。

    回复删除
  3. 呵呵环球时报,整个一个最恶心的喉舌,造谣机器,谎言成堆,不看也罢。比德国之声中文节目更是有过之无不及!

    回复删除
  4. whatever! as long as over 90% of our people live well, who care about you anti-china skums!

    回复删除
  5. 我的经验

    这一两年,我写过几次抗议的投诉德国之声的信,然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原因是我每次看到很多对西藏的错误报道,很多谩骂达赖喇嘛和西藏人的评论。当我耐心地几次三番地反驳的时候就被无情的封杀。我无处伸张正义,为此我试着用英文和中文向德国之声的编辑部和副台长的电子邮件举报无果而终。

    那段后我很少去德国之声的网站,哪里就像是中国人民网一样。

    再过了大半年,终于听说德国之声出问题了。苏丹红被点名撤职。中国的假学者、文化间谍BBC\VOA等很多的学校的媒介都有不少,只是德国之声的张丹红太出格了。其他的人伪装的比较好,潜伏在暗处,但会时势冒出来。

    回复删除
  6. 一到干坏事
    这些人就变成中国人了


    这是一条网友评论
    http://www.topix.com/ch/lucerne/2008/10/briton-dies-after-street-attack-in-switzerland

    CCC United States Reply
    |Report Abuse |Judge it! |#3 8 hrs ago
    Almost all reports in English stated the killer is a 23-yr old chinese man. But the truth is, it's one of the 3000 exiled tibetans Switzerland took in. They are usually born in India or Nepal and refuse to take chinese citizenship. It's funny that, when Europe was screaming Free Tibet, they are peaceful tibetans. Now they killed somebody because the british victim "verbally abused" him, he all of sudden become chinese so that the mirage of "peaceful tibetans" created by Dalai Lamas will not be destroyed. Or Switzerland doesn't want to admit they are legally Swiss even they are living in Switzerland with swiss citizenship?



    发信人: 介子 (郡望北地), 信区: square
    标 题: 亲共英国青年在瑞士惨遭藏人格毙
    发信站: 一见如故 (Mon Nov 3 19:07:58 2008), 本站(yjrg.net)

    搜了一下 英文报道几乎全都说凶手是Chinese man 哈

    据瑞士《20分钟日报》10月30日报道,近几年一直在中国上海工作的28岁英国人汤
    姆上周六在瑞士旅游城市卢采恩的一次口角中,被一名藏人打死。瑞士《视野报》10月
    31日透露,嫌疑犯为一名23岁的“流亡藏人”,他称死者对其语言冒犯。该报称,可能汤
    姆说了一些为中国辩护的话。据瑞士《新苏黎世报》等媒体透露,欧洲共有近4000名“流
    亡藏人”,而瑞士便有3000多人,是在印度之后收留“流亡藏人”最多的国家。

    --

    回复删除
  7. 楼上的楼上,谢谢你!
    所以,如报道中所言:“因中国食品安全一书而世界知名的作者周勍先生最近谢绝了德国之声的采访,他要求德国之声首先必须要面对提出的指控进行严肃的调查。”这应该是需要警觉和坚持的。

    回复删除
  8. 我個人覺得媒體有傾向性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開放讓大家討論,從這個角度講,BBC做的不錯,批評它的意見登了不少,這樣的媒體值得尊重。唯色現在開放了評論,我個人覺得也不錯,清者自清嘛,何必害怕把不同意見放出來呢?

    回复删除
  9. 非常奇怪的逻辑:仅仅是因为一个政府做的不够好,就不允许为它说好话,这些反华"名人们"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出来说张单红你错了----中国老百姓的脱贫没有成效,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温饱没有解决,----我的数据是XXX. 张单红不就是说了一句实话吗!
    令人不齿的是联名的人中有不少律师,是不是你们在为一个涉嫌杀人的嫌疑人辩护时,检方指控把杀人,强奸,偷窃,走私,贩毒一古脑强加在你的当事人身上,你也不为他辩护,说为一个杀人犯辩护就是大逆不道?昏头了?

    回复删除
  10. 冰点:极端民族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网络激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07:17 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汉鼎

      2008年,中国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南方冰雪,拉萨骚乱,火炬传递受阻,汶川地震,台湾反贪,北京奥运,山西矿难,三聚氰胺……

      许多事件在网络上都引起了激烈的争吵。与近些年我们已经见惯了的网络争吵模式相符,最洪亮的总是来自两个相反的极端的声音。

      金晶在国内也遭到两次袭击

      今年4月7日,上海残疾女青年金晶在巴黎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时,受到一位“藏独”壮汉袭击。这一出人意料的事件,成为一个转折点——自拉萨“3·14事件”以来,中国首次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在世界公众舆论审判中,由被告变成了原告。

      这一突变,显然让某些“逢中必反”的中国人气急败坏。在国内某一著名的极右翼论坛网站上,在第一时间转贴的国外有关新闻报道之后,全是网友们对于造成这一局面的金晶(当时还误译为“金京”)的切齿痛骂之声。最轻的是讽刺“你回国以后可以有工作了”,最重的是难以转述的对于女性的人身攻击,重复最多的则是这样的质问:“你身残脑也残吗?”在前三页的几十个跟帖中,没有一个网友对金晶表示同情,对袭击残疾女性的人表示愤慨。

      这是金晶受到的第二次袭击,虽然她本人可能对此一无所知。在几家浏览量很大的门户网站上,网友们对金晶几乎全是慰问和赞扬。她甚至被夸张地誉为“最美的姑娘”和“爱国英雄”。

      但仅仅几天之后,网络再次风云突变,金晶第三次遭遇袭击。“家乐福?在咱们家里支持‘藏独’,还有它继续存活下去的必要吗?关门打狗!”——有家左翼“愤青”密集的网站发出帖子。“抵制家乐福”的喧嚣从网络弥漫到街头。金晶因为发表了反对抵制的意见,刚刚把她捧到天上的那部分网友,有些转脸就斥责其为“卖国”的“汉奸”。

      同一时间,被一拨人捧到天上却被另一拨人拍到地上的,还有那些参加了反对藏独、支持奥运游行的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们。在各大门户网站和几个左翼的思想论坛上,他们受到了网友们几乎一致的喝彩。而在另外一些网站上,他们遭遇的则是几乎口径一致的辱骂:“赶紧滚回来,别在外边丢人!”“中国那么好,你还出去干嘛?”甚至有人“检举”那些已加入外籍的华人已经违犯了所在国的法律:“你入籍时已经宣誓效忠美国,为什么还参加支持中国的游行?”

      最吊诡的是,有愤激的右翼批评者指控,那些留学生之所以参加支持中国政府的游行,是因为他们都是些“贪官子女”(“受到政府洗脑”、“接触不到全面的信息”等其他常用理由,搁在出国已久的留学生们身上,显然不能成立)。而这,恰恰也正是此前某些愤激的左翼人士对于留学人员经常指控的罪名。

      那位著名的美国杜克大学女留学生王千源的遭遇则正好相反。因该同学同情“藏独”,其远在青岛的家庭住址、电话、母校等都被网友“人肉搜索”出来,辱骂不休。而某个海外组织则马上就给她发了奖。对此大家记忆犹新。

      一位在英国著名大学任教的华人专栏作家,传播自由民主理念经年,广有影响。这时候因为在个人博客中批评了几句“藏独”和西方媒体(虽然同时也批评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受到了一些从前“战友”的围攻。她把这些“战友”的思维逻辑概括如下——

      “为什么藏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他们追求民主自由。”

      “为什么汉族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是令人鄙夷的?”

      “因为他们脑残了。”

      “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人都反对我们,难道他们也有自己的道理?”

      “我们当然要反思,因为他们很可能有自己的道理。”

      “为什么海外华人中有那么多人都义愤填膺,难道他们也有自己的道理?”

      “没有,因为他们都脑残了。”

      “藏人运用自己的权利抗议火炬传递,是不是对自己权利的正常行使?”

      “那当然,民主社会嘛。”

      “汉人运用自己的权利为火炬传递助威,是不是对权利的正常行使?”

      “正常?一帮脑残。”

      “反共、追求自由民主的人是不是都要go back to C hina (回中国),要不然显得特装×特懦弱?”

       “怎么会,表达理念,在哪儿都行。”

      “爱国、民族主义愤青是不是都要go back to China,要不然显得特装×特懦弱?”

      “当然,因为他们都脑残了。”

      她本人没有被昔日同志说成“脑残”已是侥幸。她说,自己身边的中国人不少都表示要去参加支持奥运反对“藏独”的示威。但同样一批人,听说黑砖窑也会愤怒,碰到支教也会捐款,看到腐败报道也会骂娘,谈到国内的贫富悬殊也会心痛……为什么要把他们妖魔化成“脑残”呢?她把这些人的所谓“独立思考”,讥为新的“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即:“凡是敌人反对或估计可能会反对的,我们就坚决拥护”,“凡是敌人拥护或估计可能会拥护的,我们就坚决反对”。事实上,极左与极右之间的共同之处,远远超过了表面上的水火不容。譬如,他们都“唯我正确”、“一贯正确”、“永远正确”,都“非黑即白”,都相信“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则不足以矫枉”,都爱说狠话,都爱吐唾沫,都具有超强的“洗脑”欲望,都把大多数民众当成已经先被对方洗过脑的白痴,所以迫切需要自己来给重新洗一次。他们每一方在写帖子的时候,都充满了道德、智力和信息上的优越感,视与己意见不同者皆为“五毛”或者“网特”。他们互相之间只有咒骂,从不进行真正的辩论。他们都自认为理想在胸、真理在手,其他人或是愚昧无知或是别有用心或是正无限崇敬地等待自己指引航程,所以一个个都“致命的自负”。

    有两首非常著名的诗歌,且摘读其中最著名的几句——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王兆山《江城子》)

      假如有来生,

      当兵只当美国兵。

      假如今生注定死于战火,

      就作美国精确制导炸弹下的亡灵。

      (焦 国标《致美国兵》)

      王兆山先生和焦国 标先生立场截然相反无疑。但这两首诗的思维模式和视人命如草芥的价值观,却完全相同!

      历史上,庞涓和孙膑学自同一个师傅。在网络上,被称作“精英”的极右翼和被称作“愤青”的极左翼(也称“右愤”和“左愤”),虽然表面上誓不两立,但他们同样都是“就是好呀就是好”的孩子,都是在东西方冷战的大环境中,在“斗争哲学”的熏陶下长大的。好就好上天,坏就坏到底,总是有一个东西被膜拜着,有一个东西被痛恨着。同样感情强烈的词语,被不同的人,或者相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加诸可以互相置换的对象(譬如“中国”与“美国”)身上。

      这两种极端的人,日常心态都是愤愤的,都充满激情而少见理性——虽然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极端”,都认为自己最客观理性、天公地道,都以为对方才是以派划线,感情冲动,不讲道理。在网络上,他们经常以同样的“国骂”向对方喷射。

      不过,两个极端之间也有互相交流和学习。排外“愤青”(“左愤”)甚至能够从他们的死敌、日本“右愤”政客石原慎太郎那里抄袭标语口号——划时代的“愤青”著作《中国可以说“不”》,书名就盗版自后者的《日本可以说“不”》。

      但中国“愤青”(“左愤”“右愤”都包括在内)与其日本师傅相比,水平却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日本可以说“不”》一书,写得不带火气,它并没有历数美国罪状,号召日本国民反对美国。作者只是以日本实体经济所占比重与美国的比较、日本半导体工业水平与美国的比较,甚至日本国产新型战斗机转弯半径与美国军机的比较等等,拿一大串数据证明:日本已经有能力对美国说“不”了。准确地说,该书书名应该译为“日本能够说‘不’”。《中国可以说“不”》一书,则书名改为“中国应该说‘不’”才名副其实。书中全是火辣辣谴责美国这不对、那不对,而压根儿不管中国到底有没有反对美国的本钱。当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期,实践证明“美国仍然第一”,人家石原等人就再也不对美国说“不”了,改为专对中国说个没完。而中国网民对美国说“不”的风潮,却历十余年而不衰。老师比徒弟们要理性得多。

      中国“右愤”与石原等日本“右愤”的区别在于,中国“右愤”坚信“美国总是对的”,“美国伟大光荣正确”,像石原他们那样妄图对美国说“不”,本身就是错的,就是愚昧,就是“脑残”。

      在中国“左愤”们眼里,美国除了有钱有枪,其他基本上一无是处,中国没有必要向美国学习,而应该同它作殊死的斗争;而在中国“右愤”们眼里,美国就是已经落实到了地面上的完美乌托邦,向美国学习,就必须怀着无限崇拜的心态去学,谁要是认为美国并非十全十美,我们必须学其长而避其短,那就不是真学,甚至那就不是真的对外开放。

      在中文网上,我们可以看到最热情洋溢的关于美国的颂诗:

      天佑美利坚,是人类自救应有的福报

      是神和人类永恒约定的圣地 美利坚,她不是一个传统概念和民族意义上的狭隘政权和国家 她是我们所有地球人类的灵魂祖国 美利坚,代表着世界的未来,人类的希望

      她是不可战胜的!

      当然,持这种信念的网友们,对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国》,一致表达了反感和厌恶。也当然,持截然相反信念的网友们,会被这样的颂诗刺激起十倍百倍的怒火,从而进一步佐证了自己确实就是如假包换的“愤怒青年”。

      以美国划线,敌、我、友的阵线随之而定也随之而变。前几年,德、法两国跟美国不痛快,在中文网站上我们看到,“左愤”们因此怎么看怎么觉得德、法顺眼,而“右愤”们则普遍地跟美国新保守主义者学舌,动辄咒骂“老欧洲”。今年,当然,这一切又都反了过来。

    来自这样两个极端的人,是网络上表达欲望最强烈的人。他们的声音因偏激而尖锐,因而更容易被人们听到。所以,这样的声音会被放大,甚至会覆盖另外一些“芸芸众生”的声音。而习惯于沉默的大多数,甚至可能直接被忽略了。这样覆盖一部分再忽略一部分之后,凸显出来的民意,很可能就只剩下极端的左右两翼“ 暴民”的民意了。

      2003年初,左一份著名的《中国各界反对美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声明》,右一份同样著名的《中国知识分子关于声援美国政府摧毁萨达姆独裁政权的声明》,两份声明的发起人捉对儿死掐。那些既反对“萨达姆独裁政权”,又“反对美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计划”的“中国各界”人士,绝大多数是不会跟着发什么声明的,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因而都不大听得到他们的声音。这算是一个典型个案吧。当时,英国BBC在相关报道中,对于上述自称的所谓“中国各界”和 “中国知识分子”代表给予了同等的鄙视。

      假如人们只能听到发自两个极端的声音,这个社会就太可怕了。

      因为,来自这两种极端的力量,可能会把国家推向同一个危险的目标。极右翼欢迎世界与中国对抗,极左翼鼓动中国与世界对抗,双方殊途而同归,他们的目标实际上都是一个:让中国孤立于世界。

      有一家著名网络论坛,在法国总统萨科齐对于是否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再含糊其辞、没个准信儿的时候,曾发过一个特明白的帖子,大意是:现在,中国的左右翼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完全达成了一致——都希望萨科齐不要来。“左愤”们觉得此人讨厌,不欢迎他来;“右愤”们希望他不要给中国政府面子,坚持别来。

      幸亏,“愤青”们的力量主要体现在网上。萨科齐还是到北京来了,中国政府还是对他进行了礼貌的接待,都没照“愤青”的路子走。

      就在同一时间,网上还发生过另外一波殊途而同归的“各说各话”。今年春夏以来,台湾海峡上空弥漫着近20年来罕见的浓郁的和平气息。对于两岸的人民,这种局面是多么可贵!但极左和极右的人却全都对此感到不舒服。一家著名的极左网站发出多篇文章,指责中央的对台政策太软了,让步太多了,太不坚持原则了。大陆另一家著名右翼网站则指责马英九对大陆太软了,让步太多了,鼓励他“联合美日,使劲向大陆施压,完全不用害怕”。

      双方立场截然相反,但其努力的目标都是一个——鼓动两岸重新进行对抗。

      这种“冷战尚未结束,同志仍须努力”的思维,意识形态挂帅的思维,“汉贼不两立”的思维,是多么吓人!

      “愤青”治小国而国恒亡。“左愤”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南斯拉夫,而今安在哉?“右愤”萨卡什维利治下的格鲁吉亚,已经危乎哉!“愤青”治大国呢?美国曾一度被新保守主义“愤青”控制了对外政策,结果陷进伊拉克泥潭拔不出腿。“中东民主路线图”的制图者似乎不懂得:大多数伊拉克民众反对萨达姆不假,但他们也并不喜欢美国,他们真心喜欢的是美国的死敌伊朗。现在,不撤兵,天天都要死人;撤兵,忙活了5年,恐怕白白为伊朗做了嫁衣裳。

      来自这两个极端的力量,会因对立一方的存在,而更加膨胀自己一方的存在价值和正当性,甚至会刻意夸大对手的影响力(譬如双方都把对手说成是“主流意识形态”),以强化自己的使命感、崇高感(“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脑残而我独完整”)。而试图以民族虚无主义来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和以极端民族主义来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结果都只能适得其反。

      其实,以我观察,极左和极右两翼,谁以“弱势”自怜亦复自矜,都纯属矫情。有的门户网站兴旺的时政论坛,长期为“左愤”所占据。有的以“右愤” 言论为特色的论坛网站,目前其发帖量,跟帖量,阅读量等“人气”指标,也丝毫不在门户网站的时政论坛之下。譬如,那家曾经齐声痛骂金晶“身残脑也残”的右翼论坛,9月22日傍晚17:51转发“李长江辞职”的消息,至19:27止,仅仅96分钟之内,该帖就有11914人阅读,234人跟帖!—这还是在晚饭前后,远非上网高峰的时间。谁都别再说自己“边缘”了吧。

      而网上拼杀的一个特点是:对手有多极端,自己往往也会相应变得有多极端——对手越左,我就会逐渐变得越右;对手越右,我就会逐渐变得越左。

      奥运会中美女排“和平大战”,郎平执教的美国队战胜了中国队。公众比较普遍的反应是理智的,既对中国队输球感到惋惜,也对郎平的成就表示敬佩。在过后的几场比赛中,喜欢郎平的中国观众仍然在热情地为美国队加油。中美两国报纸对此都多有正面评价。但如果你到那几家立场极端的网站看看,则会误以为这场比赛是发生在十几、二十年以前的“小山智利”时代。中美赛后,在一家著名的极左网站,我们看到,骂郎平“卖国”,要求向郎平索赔“国家培养费”,甚而要求反思中国人才外流问题的文章,刷拉拉糊了一片。再看另一家著名的极右网站,则是一大串唯恐天下不乱的帖子:“好高兴哦”“粪粪们会不会骂郎平汉奸?”“ 美国人郎平,一身正气地坐在美国教练席上,运筹帷幄。郎平的昔日队友现女官员则与宋大嘴坐在上面,乌鸦样地叽叽喳喳”,“郎平忠实地履行了她入籍时在美国国旗下的誓言”,等等。事实上,郎平根本就没有加入过美国国籍。

      这是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知道,就郎平问题持以上两种极端观点的人,实际上都是极少数,但就是这极少数人在网上吵闹不休,从而互相为对方的存在提供了足够的理由。

      就美国反恐问题,中国的左右翼网民之间已经打了多年文字官司了。但是,就像无法理解大多数观众可以既喜欢郎平又喜欢中国女排、既盼望刘翔夺金更敬佩博尔特破纪录一样,按照把世界黑白两分的逻辑定式,“左愤”和“右愤”们恐怕也都难以理解:那些让中国无比头疼的东突分子,为什么竟然也会在阿富汗和基地组织一起并肩抗击美军?——他们还曾在车臣参加抗击俄罗斯军队。而拉登早些年曾经两度亲赴科索沃,指导如今被欧美扶持上台的那些人,开展针对塞尔维亚的独立斗争。难道对恐怖分子也应该再洗一次脑,要求他们必须站稳“亲美”或者“反美”的立场,以便于中国的网民进行敌我分明的归类吗?

      也许,在两个极端的人群看来,世界如果是丰富多彩的,那就太没意思了!

    扛着“爱国主义”大旗,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极左翼“愤青”,从网络时代初期就收获了一个“爱国贼”的封号。他们几乎总是帮国家的倒忙,因而非常对得起这个称号。

      他们总是在怀念毛泽东时代所谓“强硬”的外交风格。但是,36年前,在美国还与台湾蒋家保持着外交关系,甚至还在台湾驻着成建制军队的时候,毛泽东就能邀请美国历史上最反共的一任总统尼克松访华。苏联大军压境,国家危难当头,老一代领导人何曾像“愤青”们推崇的那样,只图一时痛快?

      这些年,“左愤”们在与外国打交道时,总是一副好斗的公鸡模样,总疑心外人在算计自己,总觉得自己肯定是吃了亏,从不相信还有“互利双赢”这码子事儿;作为一个影响力有限的地区大国的国民,却老是像地球主人一样,爱为千万里以外国家民族间莫名其妙的纠纷打抱不平。

      十几年来,各大主流报刊的评论员们,写批评教育这类“愤青”的文章都已经写溜了,也写疲了,可这些被教育者怎么仍然不明白“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最好的爱国,就是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等评论员们老生常谈的革命道理呢?

      我个人以为,今年,极左翼“愤青”们做得最没品的一件事,是在网上骂肯德基等几家知名外企对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太少,进而号召消费者抵制!效果倒是立竿见影,大老板们都慌慌张张登上飞机直奔北京来追加捐款。但是,他们在痛骂其公关经理失职的同时,心里能不痛骂中国“愤青”们的亲娘吗?

      用不了几件这样的事情,这些所谓的“爱国主义者”就能把“爱国主义”给彻底搞臭。

      同样的,那些逢中必反的极右翼“愤青”,也有他们声称的“主义”。不过观其言行,似乎他们的目标,也是要把这种“主义”搞臭。

      汶川地震发生后,达赖喇嘛的崇拜者、美国女演员莎朗·斯通说了句“这是报应”,惹来很多网民怒骂。在这时候,极右翼“愤青”不吱声也就罢了,可他们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硬拗,说莎朗·斯通的本意是好的。为此,甚至涌现出了一批网络“语义学家”、“翻译家”和“佛学家”专门抠字眼儿。即使在莎朗·斯通本人已经承认自己确实说错了话、进行过道歉以后,这些“家”们仍然坚称该女说的根本就没错儿!——这样的事情并非仅仅一起。

      在CNN就其对华报道中的偏颇表示道歉后,在一家著名论坛网站上,我看到一连串声声不绝的跟帖:“我没觉得受伤害,你不用道歉!”“我也没受伤害,不用道歉!”“我也……”——这类“纯属故意找抽”的事情,也发生过不止一起。

      最不可理喻的就是,在陈水扁弊案连发后,大陆个别极右翼“愤青”对其毫无保留的“仗义”相挺。

      7月21日,陈水扁以被告身份出庭,被一位64岁的男子苏安生从背后踹了一脚。在大陆某著名网站转载报道这一事件的新闻后面,跟帖几乎全是骂苏 “老而不死”等话的。数日后,这位苏老汉在出门锻炼时被人尾随并殴打,致左手开放性骨折,头部受伤。在同一个论坛网站,这条新闻下面,则几乎全是“打得好 ”、“此人的确欠揍”、“动刀的必被刀动,打人的必被人打,报应!”“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等等。在第一页的十余条跟帖中,对这位受伤老汉表示同情的仅有一帖。

      去年,曾经把陈水扁的女婿、亲家送进监狱的台湾“爆料天王”邱毅,自己被判入狱。大陆这边的极右翼“愤青”们,在网上也曾一片欢呼声。邱毅的揭弊行为影响了“台湾民主”的形象和“台独”运动的发展,所以,他们和台湾的“深绿”、“死忠”群众一样,也对邱毅恨之入骨。

      马英九陷入“特别机要费”案时,“右愤”们则表现得有些幸灾乐祸。“民主”而“不独”的马,显然不如“民主”而“极独”的陈,更让大陆多数官民讨厌。“右愤”偏袒阿扁,可说纯粹就是“为反对而反对”。

      前些日子,陈水扁发表声明称,查处他的案子是“政治清算”、“抄家灭族”、“成王败寇”,有网友马上跟帖表示:“我还是比较相信阿扁的说法。” 他说这话的时候可能忘了,如果阿扁的说法可信,那么今日的台湾就根本算不上他喜欢的“民主社会”、“法治社会”了——“成王败寇”的社会是什么社会?

      去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凶手打死32人、打伤多人后自杀。

      事发后第一时间传出的消息称,杀人凶手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右愤”们马上在网上骂开了娘:“只有中国的教育制度才能培养出这么没有人性的学生!”“这个留学生是不是贪官子女?”“此人可能是中国军情部门派到美国的特种兵,否则枪法不会这么好!”“美国大学今后应该拒收中国留学生!”

      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凶案告破,警方查明制造这起惨案的是23岁的韩国籍男子赵承熙,他从8岁起就一直在美国上学。“右愤”们的指责全部落空。有人把“右愤”们这几个小时内发表的“愤帖”集纳起来,在网上集中进行了一次晾晒。其效果可想而知。

      更败坏“右愤”声誉的“乌龙”名帖,是5年多以前发在著名网络论坛《天涯社区·国际观察》上的一篇《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很快就能找到,大家不要着急》。5年多来,天天都有人把这个帖子翻出来逗乐:“你慢慢找啊,我们不着急!”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个如今已垒成万层高楼的名帖的存在,使“天涯国观”变成了“左愤”的乐园,原来已经有些名气的“右愤”ID,在这儿逐渐待不下去离开了。以一帖而致一个阵地易手,得发动多少个“网特”或者“五毛”,努力多少个昼夜,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物极必反。“愤”极岂独不然?

      9月28日,徐友渔先生发表文章,也提到:“要区别一个国家的建国理念、立国原则和它的国家利益,它的地缘政治学考虑。头脑简单的人往往处于两个极端,一种人在某个西方国家与我们发生纠纷或利益冲突时,对之全盘否定,连原来承认是先进的理想、原则、制度、做法都变得一无是处,如果还有人继续主张参考、借鉴、学习,就被扣上‘崇洋媚外’或‘卖国’的帽子,这与其说是有志气,不如说是愚蠢。另一种人刚好相反,他们认为西方国家的宪政民主、法治是好的,他们的一切对外政策就是正义的,以为与他们抗争就是否定我们原先肯定的价值,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也很害人。他们应该懂得,你可以是某个好球队的粉丝,但它的球员犯了规,你不能还是叫好。”

      众所周知,徐友渔先生是一贯反对极端民族主义的。我们是否可以期待,他也写出批判处于另外一个极端,即民族虚无主义这一方的“头脑简单的人们” 的文章呢?如果他一旦写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学考量,以及这种考量与其建国理念、立国原则的背离,他会不会因此而受到自己粉丝们的一顿痛扁呢?

      每一种思想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许,两类极端“愤青”言论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鉴”而远之:依“愤”而为,将误国误民,并且最终走向自己意愿的反面。

    回复删除
  11. 这二极化的趋势在这里也非常明显,我呼吁大家摆脱愤愤心理,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把不同意见的人都批评意见当作自己最好的帮助,因为他们的批评恰恰是能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误区。即使别人的批评是错的,也能激发我们的思考。

    最后感谢唯色开放评论,一个宽容不同意见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即使我们有很多不同意见。

    回复删除
  12. (第三批54人)
    廖亦武——作家,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奖得主,因六四事件入狱四年,被禁止出境(成都)
    孙文广——作家,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因文革和批评当局入狱两次共十年半(济南)
    李昌玉——作家,山东大学附中退休教师,因“反右运动”遭受迫害,自文革起劳改十二年(济南)
    史若平——山东大学出版社退休主编,因“反右运动”遭受迫害达廿二年(济南)
    铁流——作家,成都日报退休人员,因“反右运动”遭受迫害达二十年(北京/成都)
    查建国——自由撰稿人,因参与组党(中国民主党)入狱九年(北京)
    李雪梅——教师(北京)
    马萧——自由撰稿人(北京)
    姚守信——自由职业(北京)
    黎雄兵——律师(北京)
    李云忠——诗人(上海)
    沈继忠——资深民主人士,自1963年起因反毛和六四事件两次入狱、劳改共十年半(上海)
    应承安——退休高级工程师,原民主党派人士,因异议写作及1998年参与组党入狱、劳改六年(上海)
    姚开文——教师,因1993结社入狱、劳改十年(上海)
    商坚城——退休工人,因2002年异议写作等入狱、劳改三年(上海)
    杨勤恒——自由职业,自1979年起因民刊及结社等入狱、劳改三次共九年(上海)
    戴学忠——自由职业,自六四事件起入狱、劳改、劳教四次共十二年(上海)
    何永全——自由撰稿人,因1979民刊活动入狱、劳改五年(上海)
    戴学武——自由职业,因参与组党入狱、劳教三年(上海)
    姚振祥——自由职业,因参与结社、组党等三次入狱、劳教共八年(上海)
    李国涛——自由撰稿人,自六四事件起入狱、劳教三次共七年,自2004年夏以来因网络写作被公安抄走私人电脑(每次15-91天)累计超过25次(上海)
    韩立法——自由职业,自六四事件起入狱、劳教四次共十二年半(上海)
    高晓亮——工人,自六四事件起入狱、劳教、劳改两次共十二年(上海)
    金济生——工人,民主党派人士(上海)
    姜力钧——作家,因涉中国自由民主党案入狱四年(辽宁)
    雷激——作家(江西)
    陈云飞——农民助理(四川成都)
    陈宪雄——外来工(广东)
    陈西——自由职业,因六四事件和参与组党入狱两次共十三年(贵阳)
    廖双元——诗人、自由撰稿人,自1975年起因写作和结社活动屡遭迫害,入狱四年(贵阳)
    吴玉琴——自由撰稿人(贵阳)
    全林志——教师(贵阳)
    黄燕明——自由撰稿人,因写作和参与组党入狱六年(贵阳)
    杜和平——自由撰稿人(贵阳)
    张重发——维权人士(贵阳)
    陈德富——维权人士(贵阳)
    李仁科——自由撰稿人(贵阳)
    李果——维权人士(贵阳)
    祖湘——维权人士(贵阳)
    张明珍——维权人士(贵阳)
    任畹町——人权民运活动家,巴黎政治研究院访问学者,1979中国人权宣言作者,美国罗伯特肯尼迪人权奖得主,因北京民主墙和六四事件入狱两次共十一年(北京/巴黎)
    王容芬——学者,因上书毛泽东反对文革被判无期徒刑,系狱十二年半(德国)
    朱瑞——作家(加拿大)
    周亚辉——经济学者(澳洲)
    王胜林——金融分析师(美国芝加哥)
    刘晓东——自由撰稿人(美国芝加哥)
    黄肖路——作家,黄万里女儿,黄万里基金会创建人(美国华盛顿)
    杨建利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因回国了解工运入狱五年(美国波士顿)
    康秋星——自由职业(法国巴黎)
    陈泱潮——作家,1978年起因作品《特权论》等系狱三次共12年,被迫流亡(丹麦)
    归宇斌博士——工程技术专家,自由撰稿人(加拿大多伦多)
    杨恒均——作家(澳洲)
    郭国汀——人权律师,因为异议人士等良心犯辩护遭停业和拘留,被迫流亡(加拿大)
    伍凡——《中国事務》主编(美国)

    (欢迎各界人士签名联署,联系电邮信箱:wipc@comhem.se)

    回复删除
  13. 极端民族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网络激荡...

    -----------
    这位作者也陷于简单化。网络上的虚拟民意表现有一个前提:言论管制。长期的言论管制照成了一批人,对长期言论管制的反感又造成了另一批人。提到沙朗的言论,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不同时提到她的话经过“改编”?提到西藏时事件,为什么作者不提到事发之后,立刻驱赶所有记者?连记者本人也在小心翼翼打擦边球,何况他人!

    极端民族主义,完全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出来的。如果开放严禁,那就会是另一种样子了。

    回复删除
  14. 妈呀,觉得唯色不是我尊重的那种“媒体人”了!
    大陆的官方媒体现在几乎不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但也有不报的忧,这些忧是被官方看来是危害社会稳定的,相信大陆的越来越开放,任何的忧都会被报道出来的。
    但从唯色的观点来看,似乎所有说中国中央政府好的观点都是不可信的,假如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一切的话,肯定是做不了好的媒体人的。还好,唯色不是记者,也就不会拿自己的有色眼镜来误导人了。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