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6日星期六

特约评论 | 唯色:平措汪杰先生谈昌都战役后签“十七条协议”(四)


评论 | 唯色:平措汪杰先生谈昌都战役后签“十七条协议”(四)周恩来左边是穿军装的平措汪杰与持花的阿沛·阿旺晋美。
(图片来自网络)

1951年4月,去北京谈判的西藏官员有噶伦阿沛·阿旺晋美、藏军总司令凯墨·索南旺堆、僧官拉乌达热·土丹旦达、僧官土登列门、藏军代本桑颇·登增顿珠5人。阿沛·阿旺晋美是谈判代表团负责人,但平措汪杰说,实际上真正做决定的人是凯墨·索南旺堆,因为他既了解印度和西方对西藏的态度,也清楚达赖喇嘛身边的噶厦官员的想法。而阿沛被俘过,有谣言说他已被收买,他成了可疑的人。

谈判中发生多次激烈的争论,中方甚至一度发出逐客令:“如果这就是你们的想法,那就卷起铺盖滚回去吧。”而这个意思很明确,就是指要对西藏开战。作为双方翻译的平汪立即站起来做了调解,正如他的传记所述:“我自作主张讲了这些话,以缓和李维汉下的最后通牒,显得他的意思是叫西藏代表回‘饭店’,而不是回‘西藏’。”不过,中方对谈判特使怒斥“卷起铺盖滚回去”也实在是太凶了,中国古代那些封建邦国战争还奉信不斩来使的准则呢。

在北京参加谈判的五位西藏官员。(翻拍戈尔茨坦著作《西藏现代史: 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1951-1955 第二卷》)
在北京参加谈判的五位西藏官员。(翻拍戈尔茨坦著作《西藏现代史: 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1951-1955 第二卷》)

总之,5月23日签下了著名的“十七条协议”,相关详情可见平汪先生口述传记的第十二章。他自始至终陪同西藏代表团,并参与整个谈判过程。当时如果不是他作为翻译兼调停人,在双方之间对双方都“做工作”(他几次说起“做工作”这个体制内术语,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协议很有可能签不成,或者并不会比较顺利地签成。他也为此受到毛泽东的赞赏,特别赠给他自己的著作《实践论》并题词“平措汪杰同志 毛泽东”。

平汪先生在传记中说得详细:“从一开始,我就很清楚西藏面对的利害关系,而我也很严肃地对待自己在会谈中扮演的角色。我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因为我对双方都很了解,而且相信对西藏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和平解放。我知道中央政府一旦感觉没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中国和西藏在经济和军事力量上相差悬殊,如果代表们不接受和平解放,等待西藏的就只有灾难。许多西藏人民会丧生,经济会遭受重创,而和平改造西藏社会的机会也会永远失去。我觉得,我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促成和平的结果。”[1]

藏中双方签《十七条协议》。(图片来自网络)
藏中双方签《十七条协议》。(图片来自网络)


就谈判中常常默然少语的阿沛·阿旺晋美,平汪先生说:“阿沛赴京谈判,说白了,其实是在刺刀底下来到北京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谈判的过程他一直都是被夹在中间,代表团里面的人也对他不信任。也因此,衮顿[2]在五十年代和我成为很好的朋友之后,对我说起过,阿沛在签了十七条回来见他时,在他面前痛哭流涕。”

其实,阿沛不只是向尊者达赖喇嘛痛哭,当他于2009年的年底去世,尊者向外界披露了一件往事:当年与北京谈判时,阿沛原本带去了官印,但签署十七条协议时谎称未带,所以协议上的藏方官印是中国方面仿刻的。阿沛对达赖喇嘛说,这样做是为了尊者可以不承认协议而留的后路,“现在说出这件事,应该不会对阿沛产生不好的影响了。”尊者慎重地说。

我想起了好莱坞1997年拍摄的电影《西藏七年》(Seven Years in Tibet)中的画面:国民党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处长身穿长袍马褂,留着花白辫子,手抚花白胡须,对显得心事重重的阿沛说:“你不会久居人下的,像你这么有才华的人,不该自满于翻译文件,你的外交技巧将在这里得到重赏。”然而,且不说那时候的国民党官员根本不留小辫,这样的对话纯属编造。

《十七条协议》藏中文版1951年5月北京出版。(唯色拍摄)
《十七条协议》藏中文版1951年5月北京出版。(唯色拍摄)


平汪先生说:“那部电影不真实,起码的历史观都没有。并不能说阿沛是出卖西藏的叛徒,当时别说一个阿沛,七八个阿沛都没用。西藏的大势已去,对手是一个把八百万国民党军队打得稀里哗啦的军队,而西藏只有12个代本(军职官名),每个代本下面五、六千人,每个人还拖家带口的。这样的军队别说打解放军,连军阀刘文辉的军队都打不过。”

“后来,阿沛的儿子阿沛·晋美[3]与流亡西藏那边的关系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西藏七年》这部电影,它确实歪曲了历史。”平汪先生再次强调。他又说:“电影里那个奥地利人哈勒[4]我见过,当时我在拉萨的那所国民党办的学校[5]当老师。我在贵族宇妥家里见到了哈勒,在教贵族青年男女跳交谊舞。哈勒是个喜欢交际、喜欢玩的人,另一个奥地利人比他年纪大些,不爱玩,像是一个工程师。不过确实拉萨就没几个西方人,帝国主义分子的说法也是一种需要。我跟他们都没有接触过,不久发生‘驱汉事件’[6],国民党办事处和学校的人都被逐出拉萨,我也离开了拉萨。”

注释:
【1】《一位藏族革命家:巴塘人平措汪杰的时代和政治生涯》(A Tibetan Revolutionary: The Political Life and Times of Bapa Phüntso Wangye),梅·戈尓斯坦,道帏喜饶,威廉·司本石初著;黄潇潇译,香港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2】衮顿:藏语,对达赖喇嘛的敬称,意为尊前。平汪先生一直都对达赖喇嘛这样敬称。
【3】阿沛·晋美:阿沛·阿旺晋美之子,1951年出生于拉萨,在北京上小学、中学,在内蒙古插队当知青并上大学;1982年硕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1985年出国探亲不归,曾为尊者达赖喇嘛和流亡西藏运动工作过,并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政府与外交系学习;1996年担任美国自由亚洲电台西藏部主任;2012年11月离职;如今住美国。
【4】哈勒:海因里希·哈勒(Heinrich Harrer),奥地利登山运动员,1944年与彼得·奥斯莱特(Peter Aufschnaiter)一同逃到拉萨,一住七年;1951年在离开拉萨后因著《西藏七年》(Seven Years in Tibet)而闻名世界。1997年好莱坞依此书拍摄同名电影,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饰演了他;2006年去世,享年93岁。
【5】1934年,国民党官员黄慕松入藏致祭十三世达赖喇嘛,同时与西藏噶厦政府协商,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交通部拉萨无线电台、中央气象测候局拉萨气象测候站、国立拉萨小学。1938年夏末开学,1949年停办。平措汪杰当时以闵志成的汉名任教。
【6】据茨仁夏加《龙在雪域》一书记录:“1949年7月8日,噶厦传唤蒙藏委员会驻西藏办事处的代理主任陈锡章告诉他,西藏政府已经决定驱逐所有与国民党有关的中国人。……与此同时,西藏政府拍电报给蒋介石委员长以及李宗仁总统,通知他们这个决定。他们陈述此次行动乃因恐惧共产党渗透。”

(原文发表于自由亚洲特约评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