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星期五

苏格兰二部曲:独立与统一的辩证(上)

必须要转帖台湾悬钩子的这篇力作,关于苏格兰的命运,独立与统一的纠结……分上、下两个部分。

而前不久,因我遇到的“例外”,悬钩子撰文你來,做唯色的守護人,并在台湾发起守護唯色,在此,我由衷致谢悬钩子以及许多台湾朋友。

【守护唯色】苏格兰二部曲:独立与统一的辩证(上)

文/台湾悬钩子

首先要替唯色澄清的,她作为达赖喇嘛的“不知疲倦的孩子们”之一,她一直选择的是“中间道路”,以中国各民族的和解与和谐为念,要求身为中国公民的权利。

目前的中国境内所发生的事情,2008年三月以来对于藏地的镇压,新疆的种族仇恨与对立演变成卢安达程级,背后的深层理由与心态,对于身在台湾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比方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种对外人怀疑歧视的心态;或者是“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对于统一即代表富国强兵,国力强大--那种未经过实验即成真理的迷信;或者,对于中国把从来没有治理过一天的台湾,视为自己的禁脔,动辄称之为“我国台湾”之霸道野蛮,我们都有切身的体验。也难怪我辈台湾人皆对“大一统”这个名词感到戒慎恐惧。

然而,假如大一统不是像中国那样的搞法呢?有没有可能不但不是玉石俱焚,失去了自己国家的自治与主体性,并且还繁荣发展,更上层楼?这个辽阔的世界当然有这样的例子,那就是苏格兰与英格兰。

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以苏格兰的历史为例,检视小国面对大国时,如何在独立或统一的过程之中,保持主体性。第一部份描述苏格兰建国的史诗,看苏格兰的先人如何为保有自由而不懈地努力;第二部份,则检视苏格兰与英格兰共组大不列颠的共荣与成就,旨在反驳中国目前民族政策思考上,“自治必定会造成分离”之谬论,另有中国学者所认为“民族区域自治”之前例只限于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苏格兰的例子足以证实其立论之偏狭。我欲申论以民族自治为基础的大一统,事实上真有可能双赢。

然而必须强调的也是,我亦是在苏格兰的例子中,看到民族主体、国家主体性的重要,并主张不管台湾未来如何,我们现在必得为我们的独立与自由继续奋斗下去。




第一部:苏格兰独立战争

在苏格兰建国的过程里,可以见到弱小国家企求建立自己的身份与认同的过程。其中的坚苦卓绝,含莘茹苦,比起台湾近几年争取独立的奋斗,图伯特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为建立独立国家的努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历史的开头,苏格兰与英格兰就有不同的发展。公元43年,罗马帝国大军成功入侵英格兰,并且平定了东部布狄卡(Boudicca)女王的叛乱后,北方的“加勒多尼亚”(Caledonia)还是保持自由。此地区的人,除了低地所居的皮克特人以外,就是来自爱尔兰岛、说着盖尔语的盖尔人(Gaels)也在西边的群岛上建立起自己王国。公元84年,罗马军队决定继续北征,遇到北方部族的激烈抵抗,在西北部的高原打了非常惨烈的一役,罗马军队虽然获胜,然而最后因 罗马帝国内部的动乱,未能殖民此地;罗马皇帝并于122年兴建“哈留良长城”(Hadrian's Wall),直到公元430年罗马军队撤离为止,城墙以北都被定义为“野蛮”之地,相对于罗马帝国的“文明”。然而,苏格兰也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在公元 536年,基督教的信仰由圣哥伦巴(St. Columba)从爱尔兰带来,并广为传播。



哈留良长城。



中世纪苏格兰第一个王国,就如同许多国家的建立一样,是由外敌所逼迫。公元635年,英格兰中部的盎格鲁王国北侵,皮克特部族联合起来,诱敌深入高地加以歼灭,稍后建立起皮克特王国(the Kingdom of Picts)。公元834年,来自海外的维京人抢劫虏掠不列颠大岛,肯尼斯•马克亚平(Kenneth McAlpine)领导部族击退维京人变成皮克特王,稍后,他的孙子康斯坦丁二世(Constantine II)除去了篡位者,改国号为阿尔巴王国(the Kingdom of Alba),阿尔巴为盖尔语(Gaelic)的苏格兰之意,苏格兰王国于焉诞生,年代为公元900年。



敦那塔城堡(Dunnottar)。

康斯坦丁二世即位首先面对的,就是与南方邻居英格兰的战争。安格兰国(Angleland,后来变成England)的国王、日耳曼裔的国王爱瑟斯坦(Athelstan)决意完成罗马人未竟的雄心,统一不列颠大岛。公元934年,爱瑟斯坦挥军北上,军队围困了敦那塔城堡(Dunnottar)的苏格兰王,康斯坦丁不得不投降,尊爱瑟斯坦为自己的领主。然而康斯坦丁并没有打算就此臣服,他决定跟维京人联盟。三年后,公元937年,在英格兰的布鲁那伯一役(Battle of Brunanburh)攻击安格兰军。后者虽然获胜,但也元气大伤,对北方领土确定无力管辖,苏格兰因此确保了独立不受南方王国的统治。然而这个模式--英军北侵、苏人臣服、反叛、寻求与外国连盟、反击--的模式,将会再度重覆。

王室继承危机、英格兰的野心

苏格兰独立地位的最大危机,发生在一二九零年代,苏格兰王亚历山大三世于1287年去世。他生前,由于其子嗣早夭,他曾指定决定王位应该由远嫁挪威国王的女儿所生之孙女来继承,没想到这个小女孩却于1290年死于从挪威渡海前来的旅途之上。苏格兰的王位后继无人,转变为一大危机,可能引发内战。



长脚爱德华一世,又称“苏格兰人之鎚”(Hammer of the Scots)

摄政的护国士(the Guardians)于是请亚历山大的妻舅,有威信又深谙法律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Edward I)来决定该由哪一位有远亲关系的贵族来继任。没想到,爱德华竟然转而要求苏格兰王位候选人必须先承认他为共主(overlord),否则他不予裁决。诸位苏格兰贵族唯恐失去资格,不得不俯首称臣。于是爱德华不费一兵一卒,成为了苏格兰的统治者。

约翰•贝里欧(John Balliol)由爱德华选定为苏格兰王。然而他一即位没多久,爱德华就开始插手管苏格兰的事情,不仅干涉司法裁判,还要求苏格兰派兵加入英军到法国去打仗,并且增加赋税。苏格兰前此从来没有被一位英格兰王直接统治过,深感“是可忍,孰不可忍”,纷纷起来反抗。1295年,苏格兰与英格兰的交战国法国签定了联盟关系(the Auld Alliance )(注1),此举已经背叛了之前对爱德华效忠的誓言,爱德华立刻派出军队攻击边界城市、中古时代经济规模仅次于伦敦的大城伯瑞克(Berwick-upon-Tweed),此城虽然投降,然而爱德华毫无怜悯,屠城两天,血流成河,男女老幼幸免者寡。

接着,英军继续北进,大败苏军于邓巴(Dunbar),国王贝里欧不得不投降。然而投降对爱德华却是不够的,他摘下了贝利欧的王冠,还把他衣服上的王室纹章撕下,彻底予以羞辱,称他为King Nobody。贝利欧国王,以及其他被俘贵族被送入伦敦塔,稍后遭流放。

做到这种程度还不够,爱德华的野心是彻底消灭苏格兰国家象征,使之成为自己的领土,就如同他先前消灭威尔斯王室一样:他取走了加冕苏格兰国王的命运之石(the Stone of Destiny)、圣玛格利特的黑色十字架(the Black Rood of St. Margaret),甚至有加冕苏格兰国王特权的法夫子爵(Earl of Fife)也被他劫到英格兰去。



目前已经物归原主的“命运之石”。


独立战争的序幕:永远的英雄威廉华勒斯


然而爱德华的征服大梦毕竟事与愿违。一年之内,1297年,苏格兰各地反叛峰起,北有安竹默瑞(Andrew Murray ),南有威廉华勒斯(William Wallace),开启了苏格兰独立战争的序幕。其中最有名的一役,就是威廉华勒斯所领导的业余队伍,只凭着长矛与战略,在史德灵桥(Battle of the Stirling Bridge)打败盔甲厚重、训练有素的专业骑士军队。这在中古欧洲是闻所未闻的一件事,惊人的胜利。此役后,华勒斯成为护国公,并率领军队深入北英格兰,侵扰攻击,却没有办法攻下英格兰皇室的城堡。

爱德华并未死心,1298年卷土重来。这一次他在福尔科克(the battle of Falkirk)打败了威廉华勒斯,后者在战败后不得不辞去护国士之职。然而许多苏格兰人还是继续反抗英国的统治。接连六年,爱德华每年都北上,整编军队,攻城略地,把苏格兰南部变为焦土,所过之处,留下长远的仇恨。比方说苏格兰西南部的盖勒威(Galloway),凯拉文拉克 (Caerlaverock)城堡中的三百人,全部被吊死于护城墙外。爱德华还想办法建造愈来愈大的攻城机器(trebuchet,投石机)来摧毁苏格兰的城堡,史特灵城堡一役演变为戏场,虽然此城中人已经投降,爱德华不管,因为他特地为宫廷中的妇女建造观赏台非得派上用场,城堡还是惨遭大型的攻城机摧毁。



凯拉文拉克城堡。



攻打史德灵城堡的投石机再制模型,爱德华一世为此机器取了仿若钟爱猎犬名字:战狼(Warwolf)。

除此之外,爱德华也在外交上设计将苏格兰消灭,他于1301年向教廷(等同于中古时代的联合国)申诉,流放的贝里欧不是什么苏格兰王,因为苏格兰已经不存在了。苏格兰的主教们立刻采取行动。苏格兰的教会不像英格兰主教完全臣服于英王,他们享有独立于国王的权力,所以假如苏格兰变成英格兰的一部份,他们将来就必须臣服于英格兰的大主教了。不想受英格兰教会的管辖,拥有可以直接向教皇诉愿特权的苏格兰主教们,立刻派出懂得法律的使节到教廷去向教宗申诉,说苏格兰自古为与众不同的一个民族,并详述爱德华在苏格兰所犯下的暴行,教宗对苏格兰相当同情,判决贝里欧还是苏格兰王,应该回到苏格兰去即位。

然而贝里欧已经灰心丧志,不想再回到苏格兰去,宁愿留在法国终老,苏格兰王虽然未死,然而却没有办法帮助苏格兰了。1304年在史特灵城堡被围的战役之中,一旁的修道院内,格拉斯哥主教威夏(Bishop Robert Wishart),暗中与有王位继承资格、时年二十九岁的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1274-1329)协商,假如他愿意出来领导反抗,就封他为国王。

另一方面,经过了六年的战争,苏格兰的贵族觉得筋痹力尽,打算跟爱德华讲和,爱德华胜利在即,居然一改作风,宽大为怀起来,答应只要奉他为王,就可以保留原来的土地与特权。苏格兰所有的贵族皆降,只有华勒斯与他的追随着拒绝向爱德华输诚。1305年,华勒斯被苏格兰贵族逮捕,被送到伦敦。在西敏寺,爱德华下令组成的法庭指控他叛国,华勒斯反驳,说他从来未向爱德华宣誓效忠。然而他的罪未审先定,被处以英国中古历史的最极刑(Hung Drawn Quartered),尸体被切成四大块,被送到苏格兰的四大城镇示众。



位在史特灵城堡的威廉华勒斯彩色玻璃。



史特灵的华勒斯纪念碑。


王者出世:巴那克本一役大败英军


1306年3月罗伯特•布鲁斯受主教威夏的加冕,即位为王。然而,他的即位也代表窜位,忠心于贝里欧王的康明家族(the Comyns)与他干戈相向,他两边受敌,不只要对付英格兰军队,也必须解决康明家族的不服。面对英军的首役,是同年六月的梅斯文战役 (Methvan),他被爱德华的军队连夜偷袭,损失惨重,苏格兰的主教们被俘,他的妻子女儿姐妹稍后被捉,落入英人手里,他往西逃到陆地的尽头,甚至不得不渡海,躲藏在爱尔兰海上的小岛。

然而他消失的这段时期,也许最神奇的转变是他再出现时,不再是一个遵守中古世纪交战规则的骑士,而变成游击战、打带跑的策略家。命运之轮也似乎开始转向了,他在战场上(Glen Trool and Loudon Hill. )取得胜利。命运女神的真正微笑,也许是在1307年,长脚爱德华一世、“苏格兰人之鎚”(Hammer of the Scots)在前往苏格兰的征途上过世,他的儿子爱德华二世宣布停战两年。

虽然不必再面临可怕英格兰战争机器的进逼,布鲁斯的建国工作仍然未完成,首先,他必得继续平定康明家族的反对势力,取得苏格兰贵族的支持,还得消除苏格兰境内的英格兰势力。其二,他必须让英格兰国王、教廷确认苏格兰的独立地位。其三,为了确保苏格兰的独立,必须解决继承问题,亦即,他必须生下合法的子嗣。

第一点他可以开始进行,本来不支持他的苏格兰人,因为他高举反抗英格兰的旗帜,又是唯一打败英军的力量,开始渐渐投到他的门下。第二点,毫无进展。第三点,根本不可能,因为他的妻子还在英格兰的修道院里囚禁着。

在布鲁斯的领导下,苏格兰军开始慢慢克复英人所统治的城堡,最后只剩下两个城堡未攻下,那就是史特灵城堡以及伯瑞克城堡。史特灵城堡的守城者已经到了守不住的边缘,向英格兰请求支援。1314年爱德华二世不得不回应支援,他举军北上,然而所遭遇的苏格兰军队不只身经百战,而且深谙战略,在巴那克本一役(Bannockburn),英军惨败,溃不成军,爱德华二世仅以身免,侥幸逃出。

这场战役确立了布鲁斯作为苏格兰国王的地位,终结了英格兰的统治野心。更好的是,战役之人质的交换,也换回来布鲁斯的王后、女儿、之前被俘的苏格兰主教等等。然而,让苏格兰独立地位获外国的承认,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爱德华二世虽然没办法克复苏格兰,却开始他的第二战场,外交战--直接向教皇陈情。



巴那克本战役的纪念邮票



巴那克本战役的纪念碑


外交上的僵局


1318年,苏格兰人发现,英格兰人已经说服了新上任的教宗,说两国的战争,完全是苏格兰的错,教皇于是下令惩罚苏格兰,布鲁斯、与他的主教被革除教籍,教皇还下令在每一个英格兰教会里,每天举行三次诅咒罗伯特布鲁斯的仪式。1320年,苏格兰遣使送了一封信到教廷,这就是苏格兰史上最有名的文件:阿布罗斯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Arbroath),其中不仅定义苏格兰国王与人民的关系,乃是一份契约关系,宣称苏格兰的人民同意了布鲁斯为王,然而假如布鲁斯背叛了他们,他们一定会把他赶走,另立新王。“因为只要我们有一百个人活着,我们绝对不愿意受到英格兰任何程度的统治。因我们不是为了财富、荣耀、爵位而战,单单只为了没有人愿意失去,唯有以性命扞卫的自由。”(注2)



苏格兰国家档案馆里的阿布罗斯宣言。



阿布罗斯修院(Arbroath Abbey)。

教皇读了这封信,居然被说服,同意暂时不把布鲁斯开除教籍,下令英格兰与苏格兰应该展开协商。1321年3月,协商在班伯拉(Bamburgh)举行,教廷与法国都派人到场观察。双方针锋相对,辩论内容至少有一部份我们听了也会觉得耳熟能详:英方表示苏格兰自远古以来一直属于英王统治。苏格兰反唇相讥,说英格兰的王位乃是在1066年被“杂种威廉”(William the Bastard,指征服者威廉,英格兰的威廉一世)所篡夺,正统应该是威塞克斯王室,而只有布鲁斯才是该王室目前的传人。当然辩论毫无结果,没有人被对方所说服。一个月后,布鲁斯收到了教廷的除教籍令,灵魂永不得救赎。接下来的六年里,教廷的外交战继续,只要苏格兰一有进展,英格兰就有办法加以破坏。唯一的区别是,1324年王后伊莉莎白终于产下一子:大卫(David II of Scotland, 1324-1371),布鲁斯所建的王国终于后继有人。

转机与胜利

转机,终于在1327年1月20日到来,爱德华二世被他的王后与英格兰贵族联手罢黜,二星期后,其子爱德华三世即位。这是苏格兰的大好机会,此时已经老迈又疾病缠身的布鲁斯集中最后的力气,在八月时率军包围英格兰北部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的城堡诺兰(Norham),英格兰面临北部领土被苏格兰占领的威胁,不得不与苏格兰谈判,后者于10月提出条件,要英格兰永久承认苏格兰的独立地位,而为了表示诚意,爱德华三世的妹妹琼(Joan)应该与布鲁斯的幼子大卫联姻。

1328年3月17日,双方终于在爱丁堡荷里路德修院(Holyrood Abbey)定约。苏格兰经历三十二年的坚苦卓绝,忍辱犠牲,终于取得胜利。教廷也同意解除对苏格兰国王逐出教会的禁令,并且承认苏格兰的独立。1329 年,苏格兰王罗伯特一世去世,儿子大卫于同年6月17日即位。这次新王的即位,还是没有命运之石的加持(英格兰还是没有归还),然而却得到了教廷的圣油加冕--在基督教的世界里,教皇的圣油所加冕的国王,若遭推翻,即犯下了大罪(mortal sin)。英格兰与法国都有自己的圣油油瓶,终于苏格兰也得到了自己的一瓶。

然而三年之后,英格兰军还是北侵苏格兰;此后两百年,英格兰的国王--如爱德华四世(1442-1483)、亨利八世(1491-1547)--都有成为并吞苏格兰的野心,不是策反苏格兰的贵族,不然就是赤裸裸地带兵侵略施压。难怪此时期的吟游诗人瞎子哈利(Blind Harry, 1440-1492)写下了威廉华勒斯的长篇史诗,希望所有的苏格兰人不可以忘记祖先为求得独立而努力与牺牲。



好莱坞电影《英雄本色》即是根据盲诗人哈利的诗改编。

虽然英格兰国王如此无所不用其极,苏格兰的独立地位已经确立,难以动摇,一直到1707年的联合法案为止。而布鲁斯辛苦、忍辱建国的这二十二年,可以说是苏格兰历史上的最重要一章。因为没有独立的苏格兰,苏格兰的文化、宗教信仰与法律、社会制度,极可能会面临与威尔斯等其他凯尔特民族一样的命运,那就是被英格兰所宰制同化,数百年后的现今,仍然必须努力重新建国,以恢复失去的语言与文化。

——————————————————————————

注1:the Auld Alliance(老联盟),苏格兰与法国所定下的战争同盟,中古时期的苏格兰常常选择与法国的利益一致,例如在英法百年战争之中,与法国并肩作战,面对英格兰军队:例如,1420年,苏格兰孤军七百人守在梅蓝(Melun),面对英王亨利五世的两万的围城大军。至今,苏格兰人仍然受邀至当年的法国战场举行纪念与庆祝的仪式。此同盟关系,一直到1560年的《爱丁堡条约》才终止,因为苏格兰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教会已经成为新教,不再愿意与天主教的法国结盟了。

注2:原文:"For so long as 100 of us remain alive, We will never in any degree be subject to the rule of the English. For it is not for glory, riches or honour that we fight. But for liberty alone, which no good man loses, but with his life." - Declaration of Arbroath

参考:Neil Oliver, A History of Scotland,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2009. 这本书是BBC Scotland斥资两百万英镑制作的同名电视节目之周边产品。目前,在YouTube网站上可以看到1-6集。请点:http://www.youtube.com/watch?v=8hG01ZzlKxI

BBC也制作了相关的网站,本文的图片皆是从该处下载:BBC Scotland's History
http://www.bbc.co.uk/scotland/history/

【转自台湾悬钩子博客:For Tibet, with love

1 条评论:

  1. 要瞭解中國領導階層的思維,光讀韓非子...,是不夠的!其實法家的思想根源是來自道家,而且還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道家的根本經典--道德經。

    講到這裡,我想說的事情,如果單從這幾本書想要來瞭解中國的皇權無上的思想,我覺得的緣木求魚,因為這是由很多地方累積起來的,就算看完25史,在沒有高人指點下,你還是不可能瞭解那種人格結構,或者說:不管是哪一個中國人,只要他坐上那個位子,他都會有完全相同的思維模式!

    因此我建議各位應該要跟專門度化這種王權系統的菩薩來乞求,由他們來指導各位,這樣可以省下很多時間,直接去窺視那種幾千年養成的思考模式!
    而這Tibatn buddhism,近千年很少人修持的本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當遇到這種皇權結構時,就像印地安人面對天花完全沒有抵抗力,只能任憑滅族!
    而這些本尊--專門處理複雜國際權力運作的如意輪觀音、這五百年來主宰中國業力的準提佛母,以及管理帝國運作的金輪佛頂
    只有修持這種本尊,藉由本尊的加持,才有可能在短時間瞭解整個中國的政治思維!

    其實我能瞭解一部份中國當權者的思考邏輯,也是在修持之後,可恍然大悟!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