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星期日

“艳遇墙”:对拉萨的莫大讽刺

图为这两年的拉萨实况。地点:大昭寺广场所谓“艳遇墙”周围。(图片首发,匿名拍摄)


“艳遇墙”:对拉萨的莫大讽刺

文/唯色

在拉萨,只要来到被媒体鼓噪的“艳遇墙”,会看见有一种对比是明显的。即:游客是自由自在的,可以大摇大摆地闯进朝圣者正在磕头的行列中,有时甚至会踩在朝圣者搁在地上用于记数的念珠或其他物品上,却只是轻描淡写地道歉一声,或者连道歉也不会。但是,朝圣者只能磕头,而不能像游客那样在这里恣意放肆,当然朝圣者根本就不会这么做,他们把这里看成是表达虔诚心愿的神圣之处。总而言之,对比是明显的,结果是令人伤感的,朝圣者的圣地,似乎变成了一个庸俗的舞台。

其实这里早已不是什么圣地了,全副武装的持枪军警也穿行在磕长头的信徒当中,而且更加地趾高气扬。他们手中的枪不是对准信徒高高合十的双手,就是对准信徒伏拜在地的头颅。他们对围聚在所谓“艳遇墙”下的游客视若无睹,却对履行佛事的信徒格外警惕,动不动就要把看不顺眼的信徒叫过来检查身份证,如果身份证忘记随身带上,则会被押到旁边的派出所审问。

“艳遇墙”下的游客有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与情趣,以及寻花问柳的勇气。而来自全藏各地的朝圣者,却被这些人视为增加旅游分量的配角甚至旅游消费品。事实上,从照片上就可看出,这些人根本没把朝圣者当回事儿。有张照片上,一位老者就在他们的脚后跟磕头;另一张照片上,一个穿着暴露的女子硬是坐在两位僧人的中间,似乎自己已经具备了诱惑他们还俗的魔力。显而易见,这样的故事意味着某种不平等的关系,这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

不过我要说的是,可怕的不是游客,而是用聒噪的掌声招蜂引蝶的媒体。媒体可能是想由此增加每年的旅游人数及旅游带来的收入,却鼓励了旅游中的殖民主义。我理解在搞旅游开发时,与历史有关的遗址和建筑也被当作旅游吸引物。可是,诸如“艳遇墙”之类的恶俗被媒体鼓噪,这就不对了。它甚至可能招徕色情交易。在大昭寺跟前发生这样一幕,我想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不可能接受的。有人说,佛是慈悲的,佛没有嗔心和分别心,会将慈悲的阳光照耀在每个人身上。这话没错,佛当然视众生为平等,但是这不能成为众生或者说个别众生来要挟佛的理由。就像一个流氓说我要这么做我要那么做,你佛要不答应你就不是佛,有这样的道理吗?

也许,所谓“艳遇墙”倒也可以留存,懂的人自然会从中看见拉萨所遭遇的戏弄和伤害。比如“艳遇墙”以及那些渴慕艳遇的游客,磕头者以及那些持枪穿行其间的军警,四周货摊和商铺出售来自内地的伪藏式工艺品、从四川运来的哈达以及商贩们用抠过脚丫的手指编织的金刚结,穿制服的本地警察围坐在一起喝甜茶,藏汉便衣怀疑地注视着藏人的言行举止,屋顶上的士兵懒洋洋地举枪瞄准着朝圣者,而这里的中心,大昭寺的厚墙里面,是百多名僧人备受压抑的沉默身影。从这个角度来说,且让媒体继续鼓噪吧,因为它事实上起到的是一个反面的宣传作用。

2011/5/11,北京

(本文为RFA藏语节目,转载请注明。)

3 条评论:

  1. 其实,蒙古人要游行,告诉世界,我们是独立的民族,并不难,难得在于齐心,光有胆量是不够的,把我们的长生天所赐的与生具备的图腾性用起来,是的,时机已到。动身吧。

    回复删除
  2. 在这里的蒙古五毛辛苦了,请不要在出卖蒙古人了。只为下一代,别灰心,团结起来我们有希望

    回复删除
  3. 呵呵,无所谓了,这个蓝色山丹大概就是那个鲍日玛吧?
    ararararaa,aiduu aojila jabei.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