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一段,悬钩子写到:“我所害怕的是,尊者的‘中间道路’主张,失去的比获得的更多。茨仁夏加的《龙在雪域》一书里,提到1951年9月图伯特国民大会通过接受《十七条协议》的决议,也同意了拱手让出自己的独立国家地位时,引述了历史学家达瓦诺布的一段话:‘我们生活的方式与文化,对于不识字的广大民众而言,比起任何法律或历史更加重要,因为后者都是外人决定图伯特命运的标准。’我想,许多博巴似乎仍然保有这样的心态,认为图伯特的文化、宗教之延续是最重要的,政治可以退居其次。然而他们所避而不谈的,不愿直接面对的东西,就是保存他们心爱的一切的关键。政治没有保障,文化何以为续? ”
【守护唯色】苏格兰二部曲:独立与统一的辩证(下)
文/台湾悬钩子第二部:统一的光荣今年,中国内部对于民族区域自治有了新的讨论,开始认为民族区域自治不利中国团结,不如干脆废掉。北京大学“主流学者”马戎首先发难,也有异议份子如李大同认同。马戎主张民族主义乃是十八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为了推翻贵族王权与封建制度所产生的产物。还说它受启蒙主义的影响,当时的西欧社会菁英开始以“民族”为单位,建立起民族国家。
但是,这样的概述显然不适用于苏格兰,我们从上面看到,苏格兰几乎是从罗马帝国时期,就有自己国家的鲜明意识,并一直到十四世纪确立独立地位,再下到十六世纪,数百年努力不辍摆脱桎梏、彰显主题性。反而是到十八世纪,苏格兰作为欧洲启蒙思潮的发源地之一,不但没有高举民族主义,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反而在确保了自治之后,投向了大不列颠的怀抱,开始讲起不列颠意识(Britishness)。明显地,苏格兰就是马戎论述的悖论。
所以民族自治必然导致分离?“民族区域自治”的前例只有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苏联?不是中国学者的视界委实太过偏狭,就是刻意选择性失忆。

苏格王室之代表动物:独角兽。

斯图亚特王室结合了黄底红狮旗与粉红色蓟花。
1707年的统一:恶意兼并?平等合作?苏格兰同意与英格兰的统一过程,也许也有点类似于今日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合作一样,是出于经济的动机。
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统一契机,肇因于1603年的英格兰王位继承权,落到了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没有子嗣,王位继承落到了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身上,他如此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一世对于将苏格兰与英格兰这两个王国联合很有兴趣,自称“不列颠国王”。然而英格兰的国会并不愿意跟北边的苏格兰有任何爪葛(英格兰贵族的问题:“谁要跟北边那个落后、贫穷的国家在一起?英格兰可是富有又优越的上国。”)。苏格兰的国会也敬谢不敏。然而,两个王国王室的合一(the union of the Crowns),还是种下了百年之后两国结合的《联合法案》(the Act of Union)的种子。

这是詹姆斯六世当年委托制作的Union Jack,苏格兰的圣安德鲁十字被贬到旗子的角落,足以说当时明英格兰人对两国联合的看法。
十八世纪的开始,两个王国的联合,突然变得很有吸引力了。英格兰国会为了想要确保光荣革命的成果,不让信奉天主教、流亡于法国(当时与英格兰处交战状态)、受到路易十四所支持的詹姆士八世继承王位,而是让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继承,于是开始积极主张与苏格兰国会的合并,因为后者有自行拥立君王的权力。
对苏格兰来说,与英格兰的合并,可以在经济上带来好处。十七世纪末年,苏格兰全国由于气候不佳,谷物产量过低,导致饥荒,整个苏格兰的一百二十万人口中有百分之五饿死。虽然如此,于1689年,苏格兰也试图学习荷兰,在海外建立起贸易的据点,在一位值得信赖、苏格兰银行(Bank of Scotland)的创立人威廉•派特森(William Patterson)鼓吹之下,许多人出钱加入了达里安计划(the Darian Scheme),意图在巴拿马南边建立自由贸易港。没想到这个贸易计划根本是一个骗局,此地不但被西班牙视为属地,而且是一个沼泽瘴痢之地,当地原住民对苏格兰船舶带来的货品完全不感兴趣,再加上英格兰扯后腿,拒绝援手,这个计划凄惨地失败了。苏格兰海外富庶殖民地、贸易港的美梦成为泡影,也失去了苏格兰在经济上自立更生、独立发展的愿景:苏格兰全国四分之一的动产都投入这个计划之中,许多人因此而破产。苏格兰来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捩点,是否要继续作一个孤立贫穷的小国,还是应该加入大英帝国共创财富,后者开始变得愈来愈有吸引力。
而英格兰国会为了促使苏格兰国会同意联合法案,不只愿意在联合法案中保证苏格兰的自治,也采用了要胁与贿赂的手法。要胁即是在国会内通过外国人法(Aliens Act):将苏格兰人在英格兰拥有的产业转变成外国人的产业,其子孙无法继承;另外,也禁止苏格兰的货品输出到英格兰的殖民地与本土。贿赂则是,不但同意出钱弥平达里安计划的损失,也是直接拿钱收买间谍兼宣传人物与苏格兰国会里的重要人物。
这些伎俩奏效了,1706年年底,伦敦的英格兰的国会通过了《联合法》,1707年年初爱丁堡的苏格兰国会也通过了《联合法》,两个国会分别解散,于伦敦再重组成为大不列颠国会。这个法案通过后,两个王国使用同一个国瓕,一个旗帜,一种货币,一个国号(Great Britain)。然而苏格兰并没有失去民主的制度,她派四十五位下议院议员到伦敦,十六位到上议院。除此之外,《联合法》也明文保障了苏格兰的教会、法律、司法裁判权、大学与教育、自治镇(burgh)等原来的制度都保持不变。
而这个方式,结果证明是个双赢的策略。苏格兰的国家性格不但完整地维持,多年后也收割了经济上的好处,英格兰在强大天主教法国的威胁下,得到了王位继承人为新教汉诺威王朝的保证。一开始看起来似乎是恶意的兼并,最后却转变成完整的伙伴关系,两个王国以对等、平等的地位结合了。(注1)
统一的光荣:现代化与工业化、启蒙思潮保留着自己的独特国家特色、不失去民主体制的苏格兰,在十七世纪末还是一个北欧的贫穷小国。十八世纪中期,苏格兰高地经历过最后一次惨烈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战役(the Battle of Culloden,克罗顿之役,1745年)后,不过几年,苏格兰却变成大不列颠工业化与现代化最快的地方,也突然变成不列颠岛上最光辉灿烂的明珠,启蒙思潮的发源地。或者最令人惊讶的是,在这璀灿的成就之中,苏格兰并没有变成一个“自治必定会造成分离”的例子,许多启蒙大师反而都变成了不列颠的拥护者。
苏格兰不但没有被大英帝国殖民,反而主动成为殖民者。在格拉斯哥,本来就擅于航海的苏格兰人派遣船只到北美洲的维琴尼亚与北卡罗来那作烟草贸易,去掉中间人,而获得两倍以上的利润,他们又把利润转而投资到其他的工业,如玻璃制造、炼糖、亚麻织造等等。这个时期,苏格兰在海外贸易上的成功,一出达里安计划失败的怨气。也可以说,与英格兰分开的话,苏格兰没有办法应付英格兰挟其军事与政治力量,可以在经济上对苏格兰的恫吓。然而,作为联合王国的一部份的话,他们就加入了一个可以改变整个国家的经济系统之内。
普遍被誉为工业革命功臣、发明蒸气机的瓦特(James Watt),乃是结合英格兰人马修•博尔顿(Matthew Boulton)的财力,成立了博尔顿与瓦特公司(Boulton & Watt),并在国会取得专利权的延长,才能广泛销售瓦特的蒸气机。英格兰中部的库尔布鲁克戴尔镇(Coalbrookdale),把金属铸融技术北送,帮助了史特灵郡的开伦钢铁厂(Carron Ironworks Company)之创立,这家公司就是工业革命的前锋之一,不只制造武装船上的臼炮炮身(carronade),十九世纪时也是整个欧洲最大的钢铁公司。

臼炮炮身(carronade)

许多红色的邮筒后面都有史特灵郡开伦钢铁公司的标记。
当然,苏格兰从加入联合王国所获得的好处,不能不说因为苏格兰之前的独立,让它发展了与英格兰不同的、又能够充份利用这样环境的条件。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使得苏格兰的教会(the Church of Scotland)成为喀尔文教派的长老教会。这个教派特别强调个人与上帝直接沟通,因此阅读圣经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救赎管道,而要能阅读圣经,教育是绝对必要的。因此,苏格兰在政府与教会所提供普及教育上有悠久的历史。至十七世纪末,苏格兰的识字率在整个欧洲数一数二(到十八世纪中叶是75%),而苏格兰教育系统也属欧洲最先进的国家。苏格兰的大学纷纷成立,到了1582年,苏格兰已经拥有四所大学(St. Andrew, Glasgow, Aberdeen, Edinburgh),相比之下,同时期的英格兰才有两所(Oxford, Cambridge)。苏格兰的大学也不是什么不受落后偏远,不受到新思潮刺激的所在,早在1680年代,这里已经开始教授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3-1727)的数学原理。(注2)

圣安竹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创建于1410年,是苏格兰最古老的大学。目前仍以科学研究闻名。
所以也许毫不奇怪的,十八世纪苏格兰的人材备出。哲学、经济学、工程学、地质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建筑学、农业、与法律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发展。英格兰,甚或整个欧洲,都要望向苏格兰,因为这里是文明的前锋,科学研究的前线,是“天才的温床”('the hotbed of genius'),伏尔泰誉之为:“我们所有文明开化的理念,都是从苏格兰学来的。”("Nous nous tournons vers l’écosse pour trouver toutes nos idées sur la civilisation.' )。(注3)
在追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源头时,有些历史学者认为1707年的《联合法》就是一个关键,原因是它对苏格兰的政治生活造成了创伤,当对政治有野心的人南下到伦敦西敏国会议政,也在过程之中脱掉了对国家的认同之时,苏格兰必须另外寻找方式来表达自己。
还留在苏格兰的知识份子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更加坚持苏格兰的特殊性,以抗议独立国格的失去。毕竟苏格兰有自己的语言--低地的苏格兰语(Scots,是一种接近英语的日耳曼语),以及高地的盖尔语,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社会系统。所以十八世纪开展的,可以是苏格兰民族与文化运动。

苏格兰的启蒙思潮大师大卫•休谟。
然而显然苏格兰知识份子并没有这样选择,苏格兰启蒙思潮主要的领导人物,大部份是在低地的知识份子,皆把精力投向建设一个说英语、都市化、文明的商业社会,也是一个不会刻意标榜自己苏格兰特质的社会。这一点,可以由苏格兰启蒙思潮的重量级人物,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1766) 的轶事来说明,据说他临死时所忏悔的,不是他的罪,而是他的作品里几近完美的英语中,偶尔出现的苏格兰语。(注4)
大卫•休谟的好朋友,另外一个影响现代世界至深且钜的大师,写作《国富论》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90),更进一步,认为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政府根本无关重要,应该让位给市场,让“看不见的手”运作,又因人性的本能与天性就是追求自我改善,如此一来所有辛勤的人就可以满足上帝创造他的目的,那就是进步、物质、道德与智识的发展。
苏格兰启蒙思潮的气氛如此,那么或者也不奇怪的,不列颠爱国歌曲《Rule, Britannia!》歌词的作词人竟然然是苏格兰的诗人詹姆斯•汤森(James Thomson, 1700-1748),这与十五世纪吟游诗人的《威廉华勒斯》相距已不可以道里计!
西藏和中国的关系与苏格兰和英格兰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类比不太合适。苏格兰英格兰是两国之间的联盟,类似于前苏联。而西藏只是中国的省级单位,藏族作为统一整体在公元900年就崩溃了,基本没机会发展成现代民族,更不用说成立自己的民族国家。蒙古的独立也是苏联的原因,就算是台湾,也是美国海军的优势,而不是可笑的民主自由制度,这是实力决定的。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解决台湾问题也不会遥远。越南也是武力统一的。解决台湾问题需要中国能抑制美国海空军的军事实力,中国大概还需要40年的时间。
回复删除版图不是强国的标志,这是最可笑的。当国家之间的科技扩散和经济制度趋同时候,大国有更多资源和人口,就代表更大的市场和劳动力。这也是所有国家为一寸土地争夺的死去活来。土地永远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源。版图决胜论是很明显的趋势。如果以这个理由想说服中国放弃领土,只会觉得你傻。中国人民国土越大肯定幸福,没有肯定不幸福。
以文化或宗教的理由搞分裂,这毫无意义。见多了这种手段。关键还得看藏族是否有实力打过汉族。包括台独,也是如此。这不是中古想法,因为土地是民族的命根子。任何民族都不会在领土和国家主权有任何退让,尤其在实力如此悬殊之下。
感谢阿佳啦的转帖,也感谢台湾悬钩子的大作,史料翔实充分,说理清晰透彻,是一篇难得一见的佳作,读后受益匪浅。
回复删除至于楼上那位网友,将称霸的希望寄托在40年后能抑制美国的军事力量,我想,就让以后的历史来回答吧。只是目前中国的环境,已经不能在容忍一个祸国殃民的政权再为害四十年了。
一楼又是一条共支养的疯狗
回复删除内蒙人如果想去印度拜见达赖喇嘛,有可能吗?唯色姐了解这方面吗?
回复删除此外达赖喇嘛的官网没有蒙文真是遗憾,是否可以通过您的管道给网站提个意见?新蒙文旧蒙文布里亚特文和卡尔梅克文。
悬钩子的问题是根本没有搞清楚人家马戎的观点是什么?根本没有后了解中国的所谓民族区域制度是什么?然后对着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东西开火,自然就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就是那种自己树上一个靶子,然后自己对自己树的靶子开火,其实根本离现实很远。建议她好好先不抱任何偏见地看看这方面的书,然后再来认真读读人家马戎的观点,然后再来批评。
回复删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际上是一个怪胎,为什么说它是怪胎,因为它是硬根据从西方引入的列宁和斯大林民族理论创造的。古代中国并无民族的概念,只有华夷之分,所谓华,大致就是遵从儒家那套东西;所谓夷,大约就是指不遵从儒家那套。然后如果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只要遵从儒家那套东西,很快就会被汉族人所认同,如果王朝灭亡,为之殉节的汉族官员也是不少的。因为大家其实民族概念不强,强的反而是忠君的概念。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孙文,孙文利用此种民族主义的概念来,来推翻清朝。其实清朝的民族策略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基本上解决了民族问题。孙中山在某种意义上讲,搞得就是“汉独”。他的最低理想就是内地十八省独立,把东北出卖给日本。辛亥革命的成功实际上开启了,藏独,蒙独,疆独的大门。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大致就是政治上大多数由汉族人当第一把,就是党魁,而由少数民族的担任行政首长,来实现对边疆地区的政治控制的问题。然后为了平息少数民族对于政治上没有完全掌握权力的不满,它又采取了一些民族倾斜政策来平息和缓和这些不满。这些政策类似美国的平权政策,例如把汉族考生的录取和少数民族的考生的录取分开,采取照顾后者的做法。这种政策,有二个很大的弊端,第一,它引起在边疆地区的汉族的不满,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汉族人自称自己是二等公民。第二,就是这种政策很多时候反而照顾不到该照顾的人。有的汉族人,或者严重汉化的少数民族人士通过行贿之类的手段,把自己更改成少数民族,从而享受着好处。而真正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农村和缺乏关系的,反而享受不到好处。
我是不支持马戎的观点,他其实是属于那种傻读书的呆子。他的思路基本上是来自美国,但是美国的历史和传统远不同于中国。美国是基本上把土著民族都扫荡干净,然后大家都是外来移民,只不过来的时间有早晚问题,然后各大族裔基本上又是平均分布居住的,因此可以搞那种方法。中国的民族问题则必须考虑有很多民族都是土著民族,而且民族心理认同和汉民族有着不同。单纯地把所谓民族改成族群,不能改变这个现实。
我理解对于少数民族们,他们的精英分子肯定是想独立着自己过日子的,但是这种想法就算中国政府支持,肯定有90%以上的汉族人不会支持的。你可以说他们愚昧,霸道,你可以说他们被洗脑。但是这是一个政治现实,任何一个聪明的政治家都不会和一个残酷的政治现实硬着头皮撞上去。你不能从西方学到了一些理论和历史,然后就来指责他人怎么样。这种指责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加剧对立和对抗。我相信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想寻找一种和平和代价最小的方式,而不是想寻求流血和牺牲。达赖喇嘛他在数次演讲中强调同理心这个观点,就是人不能只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考虑问题,而应该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所以,我建议持台独,藏独,疆独的人士多去了解持大一统的观点想法,而持大一统观点的人士多去了解了解台独,藏独,疆独的心理根源,而不是上来就把人家当作荒谬来骂。
有网友问:”内蒙人如果想去印度拜见达赖喇嘛,有可能吗?……达赖喇嘛的官网没有蒙文真是遗憾……”
回复删除住在内蒙古的蒙古人,若有护照可以出国的话,去印度再去达兰萨拉拜见尊者达赖喇嘛,应该没有问题。许多国家的人,以及中国人都这样去了。
尊者达赖喇嘛的网站,若有蒙古人译成蒙文,或者更多文字,当然最好不过。我记得网站有法会视频,曾在为韩国信徒举办的法会上,有精通藏文的韩国翻译担任同步翻译。
谢谢唯色姐的答复
回复删除内蒙人如果想去印度拜见达赖喇嘛,有可能吗?唯色姐了解这方面吗?
回复删除---------------
我看过的视频上有个蒙古人拜见尊者后,接受某记者的采访。那位蒙古兄显得很得意.
要不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本问题不在于民族自治制度本身,而在于中国从来没建立过民主制度。在民主制度下,一个民族的命运不该由另一个民族决定,所以即使90%的汉族人不支持藏独、疆独也是无效的,藏族人、维族人的命运应该由自己决定。但是现实的状况是:汉族人在专制制度下被洗脑了两千年,从来不懂得尊重其他民族,不知道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只知道恃强凌弱。有朝一日汉族王朝由盛转衰,少数民族就有了独立的机会,但是这必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痛苦、混乱的过程,就像现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当权者播撒的仇恨的种子,将来收获的也只能是仇恨。
回复删除期待一天让藏人全民公决的到来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