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日星期一

地质学者称大坝蓄水与地震之间确有联系

keep_beating @ 2014.09.11 , 02:20 pm

图为溪洛渡水电站,它正好建在中国的多条断裂线上
今年 8 月 3 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的里氏 6.5 级地震造成逾 600 人死亡,一些媒体和博客写手推测地震与长江上游的两座水库蓄水有关。现在,一位地质学家称他已经有了支撑该推测的数据
8 月 28 日,在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写了一篇报告,报告中将水电站流域水库蓄水时间和周围地区地质活动变频繁的时间联系到了一起。
报告被发表在了 Probe International 网站上,该网站是一个专门报道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非营利性组织。范晓的研究所用的是原始地震数据——这也是唯一公开且可用的数据。两者之间的关联一开始是被“假定存在”的,但来自四川地震局的地球物理学者胡先明认为,搞清楚这种联系是否存在十分重要,因为它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更为严重的大地震。
长江上游纵横交错着很多活跃的地质断层,地形落差大——这些对水力发电来说是优势。但当水以高速流入到目标水库时,可能会改变地下断层的压力,压力可能来自水自身的重量和势能,也有可能是水渗透岩层引起的。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加速一个断层的“地震钟”,让本来正在酝酿中的地震加速发生,或者直接增加地震发生几率。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坊间就有传言称地震与四川省都江堰附近的紫坪铺水利枢纽有关。08 年时范晓是第一批提出这个可能性的人,而当时赞同他的研究者之一在一篇报告中说,紫坪铺水库的修建是使用可能加速了一个本该在几百年甚至一千年后才会发生的地震(报告链接)。
鲁甸地震发生后,争议的中心转移到了溪洛渡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其中溪洛渡水电站离震中仅有 40 公里的距离。

根据官方地震局从 2010 年 1 月到 2014 年 7 月的地震读数,范晓注意到自 2012 年末到这段时间结束,小型地震的发生非常频繁。从时间上来说这和水库蓄水的时间是相吻合的。其中地震频发的三个区域中,有两个都在水库旁边,另一个靠近断层,而正是这个断层的断裂引发了前不久的地震。范晓说他们的研究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为这类型的地震灾害也敲响了警钟。

未来的趋势

范晓的报告还提到了今年发生的两次较小的地震:今年 4 月和 8 月在云南永善分别发生过一次地震,这两次地震都是由溪洛渡水电站所处的断裂带活动造成的。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学者徐锡伟对范晓的看法表示赞同,认为这两次地震“很有可能是由溪洛渡水电站所触发”的。但要说鲁甸地震和水库蓄水之间有联系现在可能还为时尚早,毕竟第一,水库离震中有 40 公里的距离,第二震源在地下 12 公里,水库的水应该很难到达这个深度。
来自纽约布朗士区 Think Geohazards 咨询公司的 Christian Klose 曾专门研究过 08 年的汶川地震,而他认为范晓的推测是基本可信的。“引发地震并不需要水流到岩层中去,光是巨大水库自身的重量就足以让断裂带上某片脆弱的地壳发生断裂”。
包括胡先明在内的研究者们正在呼吁水库区的台网提供精度更高的地震数据,但这些台网都被水利水电公司牢牢控制。胡先明表示更加精确的数据才能保证研究工作的细致,官方地震台网的数据不仅少,仪器精度也不够高。
长江上游目前计划建造的大坝还有十余座,范晓说现在的形式非常严峻。不论鲁甸地震是不是由溪洛渡引发,都应该谨慎地做好准备,而水库区附近的建筑必须强制要求抗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