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到訪西藏的遊客超過 103 萬人次,總收入近 5 億元人民幣,預料今年的總訪客數目,則會達到 800 萬人次,較 10 年前增加 12 倍,估計至 2020 年,更會再增加 50%,「錢」途無可限量。但其中不少人,都是鬧哄哄的來,然後亂糟糟的去。結果,他們帶來收益,卻也帶來不便,而遭受影響的,並不僅是莊嚴神聖的氛圍。
自 2006 年青藏鐵路通車後,當地旅遊業急速發展,但由於外國人入藏,需要申請特別通行證,亦要參加指定旅行團,所以現時近 99% 的遊客,都是中國人。他們到訪西藏,或為自然風光,或是誠心禮佛,有些人則純粹好奇西藏人的生活。「我不是佛教徒,但佛在我們心中。」來自江蘇的女遊客如此說:「當地人都很簡單樸實。」但這些風情正隨一波波人潮消逝。
藏傳佛教中地位最崇高的大昭寺,現在擠滿了漢人遊客,在頂層爭相自拍;在布達拉宮,有遊客站在「禁止拍攝」的告示旁拍照。在社交平台上,時有西藏人發帖投訴,旅客把相機撞上朝聖者的臉,或踐踏神聖的禱告旗,甚至隨意移動石頭,或在寺內擅自遊逛,最近更有導遊嚴重違反宗教禮儀,繞著佛像逆向走。西藏作家唯色惋惜:「拉薩已由一片神聖的朝聖之地,淪為一個旅遊景點。」但這種趨勢相信只會愈演愈熱。
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早前表示,旅遊業是發展西藏的「新動力」。為了拉攏更多遊客,當局積極將西藏「改頭換面」。本月起試業的魯朗國際旅遊小鎮,就是將原有的一條藏民村落鏟平,改建成一座以「東方瑞士」為賣點、附設豪華酒店及中式餐廳的仿.藏族園區。當局亦正建造另一條主要鐵道,將拉薩與成都連接起來;洲際、喜來登、香格里拉等國際酒店集團也陸續進駐當地,預料在 2020 年前會有多 10 間豪華酒店。
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王松平強調,環觀全球各地,旅遊業都是有利有弊,但旅遊業已是當地第五大收入來源,提供 32 萬個職位,所帶來的龐大收益,將鼓勵人民保護「他們無形的文化遺產」,並協助像魯朗這種深山地方的經濟轉型。但不少人士質疑,中國政府別有用心,利用旅遊作為幌子,表面上是帶動經濟,實際上卻推行漢化,借遊人之手貶低藏族文化,令藏民邊緣化,污染其原始環境。
神聖的大昭寺內,不時可見自拍棍「出沒」。圖片來源:路透社
文化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兼作家 P. Christiaan Klieger 形容:「這與美國在 100 年前開發西部時如出轍。他們將本地人商品化,給來自東部的人作為民族性展示來消費。」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 Elliot Sperling 亦批評,中國政府對發展抱著一種過份狹隘、物質至上的觀點,並將此視為解決所有西藏問題的方案,他警告旅遊業或令西藏淪為一座漢人壓倒性多的「喇嘛版迪士尼」。
他們的憂慮確實有根有據。現時拉薩大部分地區,已改造得與一般中國現代城市無疑,數百棟舊建築被拆卸,換來的則是為漢族移民而設的商場及公寓。唯色亦指,西藏舊城內大部分商店,其實都是由漢人經營,而許多聲稱是藏族的文物,亦是由中國其他地方製造。
另一方面,旅遊業帶來的經濟成果再大,能享受的藏人卻只屬少數。他們在未被徵詢或賦權下,土地就被改用,而高薪厚職及豐厚利潤,則被西藏以外的人或公司所佔。而為興建魯朗國際旅遊小鎮這個新景點,原居該地的藏民雖獲安置,但賺錢的機會大不如前,而參與建築的工人,以及經營餐廳的東主,絕大部分都是漢人。
即使當局保證,將會讓藏人加入經營的行列,仍難讓大部分藏人釋懷,他們擔心來自東方的人潮,將會沖去傳統及文化,令當地變得面目模糊。有藏人甚至形容,與漢人共處的兩大問題:「第一是他們經常對我們洗腦,是經常,」他繼續:「第二是他們就是不斷湧來,人數愈來愈多。」
對香港人來說,這種抱怨可謂「耳熟能詳」。大陸開放自由行,聲稱藉旅遊振興各行各業云云。結果?收益進了商家的口袋。市民分享不了成果,卻要承受百物騰貴、人多車逼、滿街拖喼等影響,上市公司大部分變成中國企業,他們在香港建的樓房原來是不合格的,最後發現自己生活的城市,再也不是原本的模樣。
中國版的雙城記,結局是否會和原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