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沦为贫困的玛多

只有中文没有藏文的县城标识(玛多县属于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玛多县城横竖两条街。

玛多县城大半以上的各种商店是汉人和回族人所开,包括这家“金尊御膳时尚火锅”。

玛多县广场,比飞马雕像更为醒目的是大幅红色标语“党的光辉照河源”。

这是玛多县监狱,听说在前些年只关过一个小偷,如今关押多少人就不知道了。(很遗憾,王力雄当年拍摄的万人挖金矿的照片, 不在手边。。)



沦为贫困的玛多

文/唯色

玛多,黄河的源头,我第一次到这里是1997年,第四次到这里是前不久。当年对县城的印象是人迹寥落,门户紧闭,一条窄窄的街道上飘飞着如游魂一般的纸屑、塑料袋。而现在,人来人往的街上已经有了名为“御膳时尚”的火锅店,广场上比飞马雕像更为醒目的是大幅红色标语“党的光辉照河源”。

提起玛多,中国的媒体都承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只有1万多人口的玛多被认为是“全国的首富县”,人均收入最高;可是,仅仅二三十年之后,玛多却“成为贫困县”。追究其原因,中国的媒体都众口一词地归结为牧民过度放牧,致使草场退化,湖泊锐减,水源枯竭,整个生态恶化。而这样的说法,影响了太多人。

是这个原因吗?或者说,主要是这个原因吗?

我见过王力雄在二十多年前漂流黄河时拍摄的照片。其中在玛多拍的照片最令人吃惊。那完全是成千上万的人正在竞相劳动的大场面。但那不是在开垦荒地种粮食,更不是在放牧牛羊逐水草,而是在争先恐后地从河水中挖沙淘金。而照片上的淘金者,几乎都是回族和汉人。王力雄回忆说,好像没见过有藏人参与淘金。

其实玛多并非因黄河著名,而是蕴藏有丰富的黄金等矿藏,吸引了无数贪婪者云集于此。有关资料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几十万外地人一窝蜂地涌入玛多淘金。事实上,玛多一度富裕并非因为牧业发达,而是因为淘金带来的黄金交易买卖,增加了GDP和财政收入。需要强调的是,玛多的所谓富裕并没有让牧民们分享,他们依然过着简单而知足的游牧生活。

外来者涌入藏地掘矿取金,大片草场被破坏,河床因此而干涸,野生动物遭捕猎,虫草等珍贵药材被采挖,诸如之类的环环相扣,因因相袭,以致后果迭出。从网上找到有关调查表明,玛多县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因滥挖乱采黄金,不仅破坏了黄金资源,严重毁坏了草场资源,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到1999年,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7.8%为沙漠沙砾地、裸地,野生动物数量减少31%。

“中外对话”去年发表《正在消失的藏区草原》一文,采访了一位当老师的藏人,他叹道:“玛多现在非常穷了。根本就活不下去。矿挖完了,草原也毁了……”但在玛多县的政府网站上,仍然以“地下蕴藏着可观的矿藏资源等待开发”为招牌,介绍玛多县除了到处有砂金,还有煤、铁、铜、钴、盐、硼砂等矿藏,以及石灰岩、玉石等。并且,至今仍在不停地开采金矿。

到底是否存有放牧的问题呢?一位八十多岁的牧民反问,如果说牲畜的刨草对植被有破坏作用,那如今他们所在的地方应为一片荒漠地,因为在他小时候,当地有成百上千的藏野驴出没。王力雄在相关文章中也反问,“藏人祖祖辈辈在草原放牧了几千年,为什么过去生态没有破坏,也不存在过度放牧呢?”

最后,补充一个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即众所周知的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然而,这当中,同样有外来人为的因素,我指的是开矿与筑坝。

2011-8-17,拉萨


(本文为RFA藏语节目,转载请注明。)

10 条评论:

  1. 昨天正好第二次在玛多县城,去年第一次……都感觉好怪,没有藏文的Amdo一块儿

    回复删除
  2. 这个类似于内蒙草原的退化问题。其根本原因是50年开始的大规模开垦。但如今责任推给牧民的所谓过度放牧。诚然,西藏(指政府所说的青藏高原)高原东部地区降水较充沛的地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牲畜食草 (即草原生态环境当中的内部因素)对植被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牲畜食草可以缓解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的植被的负作用。在西藏高原的中西不地区,外部因素(即降水量)对植被的健康起只要的作用,而牲畜食草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西藏高原腹心地带基于牧民的乡土知识的实地研究表明,根本不存在所宣传的大规模草场退化。说大规模草场退化的原因是未了争取到更多的项目资金(类似“吃反分裂饭”)。

    回复删除
  3. 而照片上的淘金者,几乎都是回族和汉人。王力雄回忆说,好像没见过有藏人参与淘金。
    -------------
    我是华东的回族,我是很难在街上或者农田里的一大群人里看出谁是汉人谁是回族来的。不知道王先生怎么有这个经验?西北的回族和我们穿着相貌明显不同吗?饭店倒是很容易看出来回族开的还是汉族开的。期待能看到照片

    回复删除
  4. 那一带的"回族"原来基本是东乡, 撒拉, 保安族, 还有更以前的其他民族的穆斯林, 传统西部回族人在同治回民起义的时候就被灭的差不多了. 现在回族那么庞大的人数和所谓的自治区都是那一带的其他族的穆斯林而已. 不要跟汉人似的分不清就笼统而谈.

    回复删除
  5. 自称为“华北”的回族,为什么又要这么在乎被别人混为“汉族同胞”呢?“华北”的回族我没见过,也不知道和西北的回族有什么不同。但是我见过的西北的回族几乎都带小白帽。很容易区分。

    回复删除
  6. 两位尊敬的南蒙古学者达林太和思和对南蒙草原的退化问题的精辟论述:

    他们得出结论:“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根本原因不是一些人所认定和推行的“超载过牧”,而是“过渡开垦”!”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成因研究

    http://www.fon.org.cn/content.php?aid=387

    从在西藏高原腹心地带基于牧民的乡土知识的实地调研看到,目前不存在政府和媒体 (包括部分国外的研究者-他们也是为了他们的饭碗违背事实随波逐流)所宣传的大面积的草场退化。但是,倘若继续实施目前的草原政策 (草场承包责任制、围栏、生态移民等等),那么西藏高原成为第二个南蒙古是完全有可能的。归根结底,草原退化的根源在政治上的不平等性。蒙古人、藏人、哈萨克人做为少数民族,他们丰富的草原文化和智慧在以汉人为主体的专政制度下被边缘化,被扼杀。没有政治上的民主和自由,也就没有蒙古人、藏人、哈萨克人把他们世代积累的管理和使用草原的智慧被尊重、被用于实践的机会!

    回复删除
  7. 再次通读了达林太和思和先生的“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成因研究”。感触很深!

    纵观南蒙古草原的退化历史,不管是哪朝哪代(包括现在共党专制下的汉人),汉民族是造成作为欧亚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南蒙草原的退化的根源。作为境内藏人,我们深知尊者达赖喇嘛的对于区别对待sin(罪恶)和sinner (罪恶实施者) 的教诲。但从逻辑上讲,没有sinner也就没有sin。因此,虽然我们不针对任何汉人个体,但汉人做为一个民族,对我们和类似我们的民族(如南蒙人)的迫害和世界生态造成的伤害很难对其表示原谅!

    回复删除
  8. 再次感叹王力雄先生的“天助西藏”理论的正确性。要不是海拔4500米的高度挡住了汉人的贪婪,我们这个地方的牧区应该早就变成第二个南蒙了!汉人在说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的“落后性”时,应该探讨一下其“重男轻女”的陋习导致了人口的无限膨胀,使得其到处开垦。可气可悲的是不少汉人知识分子认为对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的放宽政策是对少数民族的优待,殊不知正是汉人的“重男轻女”价值观为背景下的人口绝对数威胁着这个国家的生存空间!

    回复删除
  9. 你汉族可以是主体民族,你的语言文字可以是通用的,但是在所谓的自治区里应该存在他们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吧?这个当初需要自治的原因也是由此吧! 玛多县属于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干么不用藏语标识呢?至少应该有藏汉两种文字才公平嘛!不然自治州这个名字也没有必要存在了,干脆叫汉城算了!!!!

    回复删除
  10. 好像标题漏了"县"字。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