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

BBC特写:唯色和《美丽的仁增旺姆》


3 条评论:

  1. 唯色拉:你说才旦卓玛是著名的西藏歌手的定义不太确切,有点牵强俯会。因为她唱的歌多半是汉语为主,是著名御用藏族汉语歌手比较恰当。使用汉语写藏族的故事以及新闻,报道,文章,和使用汉语唱歌是有本质区别。前者也许是把藏族有关的事写出来让华人看的,这个汉人和藏人都可以做到,如果,他们是藏人,他们应该叫做藏族汉语作家。那就像唯色您这样的。使用汉语唱藏族风格的歌曲,尤其是以藏人歌颂汉人,歌颂党,借用藏族歌手之口唱共产党,解放军的除了才旦卓玛,哪一个汉人歌手唱,在政治上都没有办法和才旦卓玛相比。因为,她唱的被认为是代表着藏人。像[唱支山歌给党听]很多人误认为是藏族歌曲,如果不是作曲作词的作者坚持署名的话。和[美丽的仁增旺姆]没有什么两样。经过学习雷锋那个时期的人们应该记得,当时,一度署名雷锋日记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很快就被原作者提出质疑而更改。但是,作曲家雷锋的这个歌词,大家应该记得当时,在毛泽东题字[向雷锋同志学习]之时,所有的社会就象疯了一样的歌颂雷锋。而作曲家朱践耳是冲着雷锋日记写的这首才旦卓玛自以为自豪的御用歌曲。而原词作者焦萍(笔名,其实他的真名叫姚莜舟)站出来正名,所以,雷锋作词,被改做焦萍作词。
    所以,藏语歌曲就惨了,比如就[美丽的仁增旺姆]我敢认定作者当时一定在国内,这一点我可以从他对堆谐音乐改编而来的[美丽的仁增旺姆]手法能够确认。至于作者当时在哪里暂不做评论。我们只说才旦卓玛对歌曲作者命名为西藏民歌这一点,同盗窃西藏音乐的小偷非常相像。在中国偷什么都不可以,但是偷音乐发财的音乐家比比皆是。我记得,为时四年在全国范围内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理的中国文化部什么狗屁计划[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不知道有多少创作歌曲被命名为民歌。就[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藏族卷]中就玛曲民歌集成中的弹唱类为例:一共有15首其中有三首可以说是拉布楞寺院传统的弹唱。其它全是华尔贡创作的。有明显的侵犯版权的行为。这仅仅是甘肃甘南的民歌集成,即就是有人试图更正他们的这种做法,也无济于事。至于其它地方的民歌是怎样集成的就不得而知。

    回复删除
  2. 西藏2008,给你看看我的文章《什么样的歌是“反动歌曲”?》http://woeser.middle-way.net/2009/01/blog-post_13.html中所写的这个故事吧:

    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美丽的仁增旺姆》,却被一直误说成是“西藏民歌”。那可真的称得上是上得了电视出得了家门的歌,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唱。而且多年来,那歌俨然已成著名的御用歌手才旦卓玛的招牌歌曲,在多如牦牛毛的歌手中,靠唱歌把自己从“翻身农奴”唱成副省级的唯独才旦卓玛一人,而她似乎特别偏爱《美丽的仁增旺姆》,几乎每个由官方发行的专辑中都收录了此歌。可是,她是否了解这首歌其实并不是“西藏民歌”?她是否了解创作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实则是谁?虽然词作者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的许多诗歌都在民间传唱,属于古老的“西藏民歌”,可是这首歌不同,因为曲作者不是过去时代不知名的艺人,而是一位流亡藏人,名为图登桑珠,早年在达兰萨拉,现在加拿大,一直为西藏民族的事业工作着,按照党的标准,当属“分裂分子”一员。想想看,党在西藏的形象大使才旦卓玛,如此深爱且百唱不厌的歌儿,竟然是反动的流亡藏人所创作,这也够荒诞不经的。

    而1970年代那时,有着艺术天赋的图登桑珠还是一个年轻人,虽然饱含流亡者的酸辛,但也正值情窦盛开的年华,仁增旺姆这个出现于仓央嘉措诗歌中的美丽姑娘成为爱情的寄托,这首歌应运而生,旋律格外优美。大概在文革结束不久,这首由图登桑珠自弹自唱的情歌传到刚从浩劫中得以喘息的拉萨。当时的时局是,境内外藏人在被隔绝二十多年之后,第一次可以允许有一些正式的交流,有的人去印度探亲,有的人回拉萨探亲,在相互接触中,流亡藏人所保存的传统文化和创造的有着现代和异域风格的多样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境内藏人。对于饱受“翻身农奴把歌唱”等革命歌曲折磨的境内藏人来说,流亡藏人的歌曲是新颖的,亲和的,打动人心的,因此其受欢迎的程度以及传播速度,犹如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那时,台湾歌星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对中国人的五雷轰顶和入魔般的吸引。

    《美丽的仁增旺姆》很快就在拉萨流行了。有趣的是,竟然就被唱了一辈子“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的才旦卓玛相中了且传唱了。不知有意还是纯属无知,谁都不提其原创者是流亡藏人的背景,反倒用“西藏民歌”的说法予以包装,以至于时间长了,真相湮没,图登桑珠是谁?直到今天,拉萨年轻人组成的摇滚乐队“天杵”还翻唱了这个已经很像民歌的老歌,并且以说唱的方式重新诠释了仁增旺姆,在他们的歌里,美丽的仁增旺姆变了,变得像今天拉萨街头许多爱慕虚荣的女孩一样,需要物质和金钱才能满足。

    事实上,这些有着时代烙印的歌曲,其历史、其演变及其遭遇,恰是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的今日西藏的一个缩影。若要做细致地记录和研究的话,那将是一本或几本书的工程,而本篇文章显然挂一漏万,仅仅只是对我个人经历中所了解的“反动歌曲”,做了故事化的描述而已。

    回复删除
  3. 其美旺堆的“拉加”歌,让藏人探讨何为拉加。。。不要沉迷于酒和麻将,虚度年华。。。

    http://qqqqqq.tibetcul.com/127356.html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