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达赖喇嘛在佛教圣地菩提迦耶传授第34届时轮金刚灌顶法会,2017年1月2日至14日)。 |
尊者达赖喇嘛传授时轮金刚灌顶一览表(1954-2017)
文/唯色
目前在印度,在佛陀成道之地菩提伽耶,尊者达赖喇嘛正在举行第三十四届时轮金刚灌顶法会,约二十万佛弟子来接受尊者法灌。这也是尊者在菩提迦耶主持传授的第五次时轮金刚灌顶法会。
在自传《流亡中的自在》(译者康鼎,联经1991年出版)
第四章【避难南藏】中,尊者讲述了他最初学习时轮金刚灌顶教法,以及第一次向信众法灌的经历和感受,令人感动。尊者真挚而谦逊地忆道:
(尊者达赖喇嘛1954年夏天在夏宫罗布林卡第一次传授时轮金刚灌顶。) |
“一九五三年夏天期间,我接受林仁波切(尊者亲教师)的时轮金刚灌顶。这是密教传承里最重要的一种灌顶,对世界和平有殊胜的重要性。不像其他秘密传授的密教仪轨,它是在大众之前公开传承的,非常复杂,需要一周到十天的准备时间,还要三天实际操练。其特色之一就是用各种颜色的碎宝颗粒做成一个大坛城,坛城是一个代表立体世界的平面图像。当我第一次看到许多坛城中的其中一种时,几乎无法自持,乍然这么一看,唉呀!它的外表是美得如此脱俗!
“灌顶完之后,接着是一个月长的闭关。我记得这是一段感动林仁波切和我的宗教经验。我觉得非常荣幸能成为大成就祖师相续无间传承的一名弟子。当念到回向文的最后偈颂时,我被感动得不能自已,大家都以为我被加持了,虽然我当时根本就没想到这一层。我把这件事看成是我堪能在世界各地展开时轮金刚灌顶的佳兆,我做的比我任何一位先世还要多,虽然我并不是最有德行来做灌顶的人。
“隔年,在默朗木庆典期间,我在大昭寺的四臂观音像前,接受正式成为佛门比丘的受戒典礼,由林仁波切主持。那是令很多人动容的场合。然后,那个夏天,我应在家女众之请,做了生平首次的时轮金刚灌顶。”
在法国藏学家珂萝德·勒文森(Claude B.Levenson)著述的《达赖喇嘛前传》(译者黄馨慧,橡树林2006年出版)一书中,亦做了相同记录,并对时轮金刚的意义做了进一步阐释:
(收藏于布达拉宫的时轮金刚唐卡。) |
“一九五三年夏,少年达赖喇嘛接受了时轮金刚(Kalachakra)灌顶。这是密教传承中最高的仪轨,由导师林仁波切亲自为他灌顶,而他日后也多有机会在世界各地为流亡藏人和广大的西方善信,进行时轮灌顶。不过,当他在拉萨时,对这部复杂奥妙的宇宙论仍有待进一步的钻研和体悟。根据传统的说法,包含七百多个神祗的《时轮经》,对世界和平有殊胜的重要性。
“每次进行时轮金刚灌顶时,都非常讲究个人事前的准备,至少需要一星期的时间。严格说来,公开仪式也非常费时,且分成好几个部分举行。前面的阶段人人都可参加,但第三级就需要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所以只有一小群已准备妥当的信徒能接受灌顶,并取得传承该法门的资格。
“(达赖喇嘛于1953年由林仁波切授予时轮金刚灌顶,1954年第一次传时轮金刚灌顶。到目前为止[2004年]达赖喇嘛已经传过二十九次的时轮金刚灌顶大会。时轮金刚是藏传佛教金刚乘中无上瑜伽中的一部,格鲁派特擅此部密法。一般认为在末法时代,为了解脱救度末法时期的众生,时轮密法将更为传布。末法现象愈显,则时轮密法也将愈为广传。)”
依据藏人行政中央官方网、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资讯网的相关资讯,按次数、日期、地点(包括中英文)、信众人数,我整理了一份较为完整的“尊者达赖喇嘛传授时轮金刚灌顶一览表(1954-2017)”。由此可知,尊者第一次传授时轮金刚灌顶,是在拉萨罗布林卡即尊者夏宫,当时19岁。1956年尊者21岁时也在罗布林卡举行过时轮法会,两次都有十万信众参加,而中共军队已于1951年5月进入拉萨,如尊者在自传中所述:“这段时间,我们与中国当局处于敏感微妙时期。……我坚定地相信,不论事情如何演变,终必趋善;最后,所有人类对真理、正义以及人性理解的天赋欲望,终将超越冷漠与沮丧。”
迄今,尊者已传授了三十三次时轮金刚灌顶,多数是在印度的佛教圣地及喜马拉雅佛教信众地区举行,也在美国、瑞士、西班牙、蒙古、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等国家举行过。以下为尊者传授时轮金刚灌顶一览表(1954-2017):
次数
|
日期(公元)
|
地点
|
信众人数
|
第1届
|
1954年5月
|
西藏
拉萨 罗布林卡
(Tibet, Lhasa, Norbulingka)
|
100,000
|
第2届
|
1956年4月
|
西藏
拉萨 罗布林卡
(Tibet, Lhasa, Norbulingka)
|
100,000
|
第3届
|
1970年2月
|
印度
达兰萨拉
(India, Dharamsala)
|
30,000
|
第4届
|
1971年5月
|
印度
卡纳塔克邦 比拉库佩
(India, Bihar, Bodh Gaya)
|
10,000
|
第5届
|
1974年12月
|
印度
比哈尔邦 菩提伽耶
(India, Bihar, Bodh Gaya)
|
100,000
|
第6届
|
1976年9月
|
印度
查谟-克什米尔
拉达克 列城
(India, Jammu & Kashmir, Ladakh, Leh)
|
40,000
|
第7届
|
1981年7月
|
美国
威斯康辛州 麦迪逊
(USA, Wisconsin, Madison)
|
1,500
|
第8届
|
1983年4月
|
印度
阿鲁纳恰尔邦
蒙德拉
(India, Arunachal Pradesh, Bomdila)
|
5,000
|
第9届
|
1983年8月
|
印度
喜玛恰尔邦 史毘提 塔波
(India, Himachal Pradesh, Spiti, Tabo)
|
10,000
|
第10届
|
1985年7月
|
瑞士
力康
(Switzerland, Rikon)
|
6,000
|
第11届
|
1985年12月
|
印度
比哈尔邦 菩提伽耶
(India, Bihar, Bodh Gaya)
|
200,000
|
第12届
|
1988年7月
|
印度
查谟-克什米尔
桑嘎
(India, Jammu & Kashmir, Zanskar)
|
10,000
|
第13届
|
1989年7月
|
美国
洛杉矶
(USA, Los Angeles)
|
3,300
|
第14届
|
1990年12月
|
印度
北方邦 瓦拉纳西 鹿野苑
(India, Uttar Pradesh, Varanasi, Sarnath)
|
130,000
|
第15届
|
1991年10月
|
美国
纽约
(USA, New York)
|
3,000
|
第16届
|
1992年8月
|
印度
喜马偕尔邦 科努尔 卡尔帕
(India, Kinnaur, Kalpa)
|
20,000
|
第17届
|
1993年4月
|
印度
锡金 甘托克
(India, Sikkim, Gangtok)
|
100,000
|
第18届
|
1994年7月
|
印度
喜玛恰尔邦 克隆 吉斯巴
(India, Himachal Pradesh, Keylong, Jispa)
|
30,000
|
第19届
|
1994年12月
|
西班牙
巴塞罗那
(Spain, Barcelona)
|
3,000
|
第20届
|
1995年1月
|
印度
卡纳塔克邦 门得谷
(India, Karnataka, Mundgod)
|
50,000
|
第21届
|
1995年8月
|
蒙古
乌兰巴托
(Mongolia, Ulan Bator)
|
30,000
|
第22届
|
1996年6月
|
印度
喜玛恰尔邦 史毘提 塔波
(India, Himachal Pradesh, Spiti, Tabo)
|
20,000
|
第23届
|
1996年9月
|
澳大利亚
悉尼
(Australia, Sydney)
|
3,000
|
第24届
|
1996年12月
|
印度
西孟加拉-萨鲁加拉
(India, West Bengal, Salugara)
|
200,000
|
第25届
|
1999年8月
|
美国
印第安纳州 布卢明顿
(USA, Indiana, Bloomington)
|
4,000
|
第26届
|
2000年8月
|
印度
斯比蒂 基寺
(India, Spiti, Key Monastery)
|
20,000
|
第27届
|
2002年10月
|
奥地利
格拉茨
(Austria, Graz)
|
10,000
|
第28届
|
2003年1月
|
印度
比哈尔邦 菩提伽耶
(India, Bihar, Bodh Gaya)
|
200,000
|
第29届
|
2004年4月
|
加拿大
多伦多
(Canada, Toronto)
|
35,000
|
第30届
|
2006年1月
|
印度
卡纳塔克邦 阿姆劳蒂
(India, Karnataka, Amaravati)
|
100,000
|
第31届
|
2011年7月
|
美国
华盛顿
(USA, Washington)
|
12,000
|
第32届
|
2012年1月
|
印度
比哈尔邦 菩提伽耶
(India, Bihar, Bodh Gaya)
|
230,000
|
第33届
|
2014年7月
|
印度
查谟-克什米尔
拉达克 列城
(India, Jammu & Kashmir, Ladakh, Leh)
|
150,000
|
第34届
|
2017年1月
|
印度
比哈尔邦 菩提伽耶
(India, Bihar, Bodh Gaya)
|
200,000
|
写于2017年1月6日,北京
(本文为自由亚洲特约评论,转载请注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