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尊者达赖喇嘛在佛教圣地菩提迦耶传授第34届时轮金刚灌顶法会,2017年1月2日至14日)。 | 
尊者达赖喇嘛传授时轮金刚灌顶一览表(1954-2017)
文/唯色 
目前在印度,在佛陀成道之地菩提伽耶,尊者达赖喇嘛正在举行第三十四届时轮金刚灌顶法会,约二十万佛弟子来接受尊者法灌。这也是尊者在菩提迦耶主持传授的第五次时轮金刚灌顶法会。
在自传《流亡中的自在》(译者康鼎,联经1991年出版)
第四章【避难南藏】中,尊者讲述了他最初学习时轮金刚灌顶教法,以及第一次向信众法灌的经历和感受,令人感动。尊者真挚而谦逊地忆道:
|  | 
| (尊者达赖喇嘛1954年夏天在夏宫罗布林卡第一次传授时轮金刚灌顶。) | 
“一九五三年夏天期间,我接受林仁波切(尊者亲教师)的时轮金刚灌顶。这是密教传承里最重要的一种灌顶,对世界和平有殊胜的重要性。不像其他秘密传授的密教仪轨,它是在大众之前公开传承的,非常复杂,需要一周到十天的准备时间,还要三天实际操练。其特色之一就是用各种颜色的碎宝颗粒做成一个大坛城,坛城是一个代表立体世界的平面图像。当我第一次看到许多坛城中的其中一种时,几乎无法自持,乍然这么一看,唉呀!它的外表是美得如此脱俗!
“灌顶完之后,接着是一个月长的闭关。我记得这是一段感动林仁波切和我的宗教经验。我觉得非常荣幸能成为大成就祖师相续无间传承的一名弟子。当念到回向文的最后偈颂时,我被感动得不能自已,大家都以为我被加持了,虽然我当时根本就没想到这一层。我把这件事看成是我堪能在世界各地展开时轮金刚灌顶的佳兆,我做的比我任何一位先世还要多,虽然我并不是最有德行来做灌顶的人。
“隔年,在默朗木庆典期间,我在大昭寺的四臂观音像前,接受正式成为佛门比丘的受戒典礼,由林仁波切主持。那是令很多人动容的场合。然后,那个夏天,我应在家女众之请,做了生平首次的时轮金刚灌顶。”
在法国藏学家珂萝德·勒文森(Claude B.Levenson)著述的《达赖喇嘛前传》(译者黄馨慧,橡树林2006年出版)一书中,亦做了相同记录,并对时轮金刚的意义做了进一步阐释:
|  | 
| (收藏于布达拉宫的时轮金刚唐卡。) | 
“一九五三年夏,少年达赖喇嘛接受了时轮金刚(Kalachakra)灌顶。这是密教传承中最高的仪轨,由导师林仁波切亲自为他灌顶,而他日后也多有机会在世界各地为流亡藏人和广大的西方善信,进行时轮灌顶。不过,当他在拉萨时,对这部复杂奥妙的宇宙论仍有待进一步的钻研和体悟。根据传统的说法,包含七百多个神祗的《时轮经》,对世界和平有殊胜的重要性。
“每次进行时轮金刚灌顶时,都非常讲究个人事前的准备,至少需要一星期的时间。严格说来,公开仪式也非常费时,且分成好几个部分举行。前面的阶段人人都可参加,但第三级就需要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所以只有一小群已准备妥当的信徒能接受灌顶,并取得传承该法门的资格。
“(达赖喇嘛于1953年由林仁波切授予时轮金刚灌顶,1954年第一次传时轮金刚灌顶。到目前为止[2004年]达赖喇嘛已经传过二十九次的时轮金刚灌顶大会。时轮金刚是藏传佛教金刚乘中无上瑜伽中的一部,格鲁派特擅此部密法。一般认为在末法时代,为了解脱救度末法时期的众生,时轮密法将更为传布。末法现象愈显,则时轮密法也将愈为广传。)”
依据藏人行政中央官方网、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资讯网的相关资讯,按次数、日期、地点(包括中英文)、信众人数,我整理了一份较为完整的“尊者达赖喇嘛传授时轮金刚灌顶一览表(1954-2017)”。由此可知,尊者第一次传授时轮金刚灌顶,是在拉萨罗布林卡即尊者夏宫,当时19岁。1956年尊者21岁时也在罗布林卡举行过时轮法会,两次都有十万信众参加,而中共军队已于1951年5月进入拉萨,如尊者在自传中所述:“这段时间,我们与中国当局处于敏感微妙时期。……我坚定地相信,不论事情如何演变,终必趋善;最后,所有人类对真理、正义以及人性理解的天赋欲望,终将超越冷漠与沮丧。”
迄今,尊者已传授了三十三次时轮金刚灌顶,多数是在印度的佛教圣地及喜马拉雅佛教信众地区举行,也在美国、瑞士、西班牙、蒙古、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等国家举行过。以下为尊者传授时轮金刚灌顶一览表(1954-2017):
| 
次数 | 
日期(公元) | 
地点 | 
信众人数 | 
| 
第1届 | 
1954年5月 | 
西藏
  拉萨 罗布林卡 
(Tibet, Lhasa, Norbulingka) | 
100,000 | 
| 
第2届 | 
1956年4月 | 
西藏
  拉萨 罗布林卡 
(Tibet, Lhasa, Norbulingka) | 
100,000 | 
| 
第3届 | 
1970年2月 | 
印度
  达兰萨拉 
(India, Dharamsala) | 
30,000 | 
| 
第4届 | 
1971年5月 | 
印度
  卡纳塔克邦 比拉库佩 
(India, Bihar, Bodh Gaya) | 
10,000 | 
| 
第5届 | 
1974年12月 | 
印度
  比哈尔邦 菩提伽耶 
(India, Bihar, Bodh Gaya) | 
100,000 | 
| 
第6届 | 
1976年9月 | 
印度
  查谟-克什米尔
  拉达克 列城 
(India, Jammu & Kashmir, Ladakh, Leh) | 
40,000 | 
| 
第7届 | 
1981年7月 | 
美国
  威斯康辛州 麦迪逊 
(USA, Wisconsin, Madison) | 
1,500 | 
| 
第8届 | 
1983年4月 | 
印度
  阿鲁纳恰尔邦
  蒙德拉 
(India, Arunachal Pradesh, Bomdila) | 
5,000 | 
| 
第9届 | 
1983年8月 | 
印度
  喜玛恰尔邦 史毘提 塔波 
(India, Himachal Pradesh, Spiti, Tabo) | 
10,000 | 
| 
第10届 | 
1985年7月 | 
瑞士
  力康 
(Switzerland, Rikon) | 
6,000 | 
| 
第11届 | 
1985年12月 | 
印度
  比哈尔邦 菩提伽耶 
(India, Bihar, Bodh Gaya) | 
200,000 | 
| 
第12届 | 
1988年7月 | 
印度
  查谟-克什米尔
  桑嘎 
(India, Jammu & Kashmir, Zanskar) | 
10,000 | 
| 
第13届 | 
1989年7月 | 
美国
  洛杉矶 
(USA, Los Angeles) | 
3,300 | 
| 
第14届 | 
1990年12月 | 
印度
  北方邦 瓦拉纳西 鹿野苑 
(India, Uttar Pradesh, Varanasi, Sarnath) | 
130,000 | 
| 
第15届 | 
1991年10月 | 
美国
  纽约 
(USA, New York) | 
3,000 | 
| 
第16届 | 
1992年8月 | 
印度
  喜马偕尔邦 科努尔 卡尔帕 
(India, Kinnaur, Kalpa) | 
20,000 | 
| 
第17届 | 
1993年4月 | 
印度
  锡金 甘托克 
(India, Sikkim, Gangtok) | 
100,000 | 
| 
第18届 | 
1994年7月 | 
印度
  喜玛恰尔邦 克隆 吉斯巴 
(India, Himachal Pradesh, Keylong, Jispa) | 
30,000 | 
| 
第19届 | 
1994年12月 | 
西班牙
  巴塞罗那 
(Spain, Barcelona) | 
3,000 | 
| 
第20届 | 
1995年1月 | 
印度
  卡纳塔克邦 门得谷 
(India, Karnataka, Mundgod) | 
50,000 | 
| 
第21届 | 
1995年8月 | 
蒙古
  乌兰巴托 
(Mongolia, Ulan Bator) | 
30,000 | 
| 
第22届 | 
1996年6月 | 
印度
  喜玛恰尔邦 史毘提 塔波 
(India, Himachal Pradesh, Spiti, Tabo) | 
20,000 | 
| 
第23届 | 
1996年9月 | 
澳大利亚
  悉尼 
(Australia, Sydney) | 
3,000 | 
| 
第24届 | 
1996年12月 | 
印度
  西孟加拉-萨鲁加拉 
(India, West Bengal, Salugara) | 
200,000 | 
| 
第25届 | 
1999年8月 | 
美国
  印第安纳州 布卢明顿 
(USA, Indiana, Bloomington) | 
4,000 | 
| 
第26届 | 
2000年8月 | 
印度
  斯比蒂 基寺 
(India, Spiti, Key Monastery) | 
20,000 | 
| 
第27届 | 
2002年10月 | 
奥地利
  格拉茨 
(Austria, Graz) | 
10,000 | 
| 
第28届 | 
2003年1月 | 
印度
  比哈尔邦 菩提伽耶 
(India, Bihar, Bodh Gaya) | 
200,000 | 
| 
第29届 | 
2004年4月 | 
加拿大
  多伦多 
(Canada, Toronto) | 
35,000 | 
| 
第30届 | 
2006年1月 | 
印度
  卡纳塔克邦 阿姆劳蒂 
(India, Karnataka, Amaravati) | 
100,000 | 
| 
第31届 | 
2011年7月 | 
美国
  华盛顿 
(USA, Washington) | 
12,000 | 
| 
第32届 | 
2012年1月 | 
印度
  比哈尔邦 菩提伽耶 
(India, Bihar, Bodh Gaya) | 
230,000 | 
| 
第33届 | 
2014年7月 | 
印度
  查谟-克什米尔
  拉达克 列城 
(India, Jammu & Kashmir, Ladakh, Leh) | 
150,000 | 
| 
第34届 | 
2017年1月 | 
印度
  比哈尔邦 菩提伽耶 
(India, Bihar, Bodh Gaya) | 
200,000 | 
写于2017年1月6日,北京
(本文为自由亚洲特约评论,转载请注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