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阿凡达》在西藏的再现



《阿凡达》在西藏的再现

文/唯色

类似于大片《阿凡达》那样的掠夺与反掠夺,愈来愈多地在西藏各地进行着。这里主要指的是以发展经济为名而疯狂地开矿,导致当地藏人为争取生存权所付出的牺牲,竟然到了武警向请愿藏人开枪射杀的地步,这是上个月17日,在藏东康地一个风景、资源可以与《阿凡达》里的美丽世界相媲美的地方发生的事。如今的行政区划称这个地方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来自藏人的消息说,上百名藏人在县政府前呼吁当局停止开矿,却遭武警血腥镇压,至少导致3人中枪身亡,三十多人受伤,多人被捕。

由于境外媒体的关注,最近新华社承认在当地有抗议事件发生,有藏人被打死,然而完全是另一番离奇的叙述。首先是撇清当局的责任,称当地藏人用暴力攻击警察,而警察不得不以防暴霰弹枪鸣枪警告时, 一名藏人被流弹射中,意外身亡。至于事件起因更为荒谬,称抗议藏人不是要求停止开矿,而是要求释放在当地开采金矿、破坏草地的一名汉人。这实在是不合情理、漏洞百出的解释,根本不可能让人信服,如此难以自圆其说的官方说辞竟也堂而皇之地向外界发布,难道是把世人都当成了傻瓜?

我去过白玉县,是一个交通并不方便的偏远之地。高山险峻,河流湍急,只要在进出该地的两头设卡警戒,外人几乎不可能进入,所以外界很难了解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比如2008年间,在藏地不少乡村小镇,有过类似于战争中的屠杀却不为外界所知。裹着羊皮袄的牧民们骑着马,喊着“嘎嗨嗨”举事了,却被现代武器在手的军警用子弹扫射。当时有一个从成都调到理塘的特警,将他举着新式冲锋枪的照片贴在网上,得意洋洋地写到:“百米内,可以一枪打爆暴徒的头”。而他所说的“暴徒”正是手无寸铁的藏人,被“打爆”头颅的理由仅仅是走上街头,发出了抗议之声。

且不提两年前那尚未消失的血迹,事实上,正如《阿凡达》中的原住民不得不以血肉之躯去反抗依凭枪炮来抢夺家园的雇佣军,许多年来,对于藏人而言都是自己的故事,亲身经历的故事,已经几代人的故事。而我还要说的是,类似在康地白玉所发生的事,在今年的5月21日,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索金乡的藏人到乡政府抗议来自山东潍坊的矿业公司开采金矿,造成生态被破坏、食水被污染以及畜牧困难等,当局竟派遣上千军警来对付举着五星红旗来请愿的“翻身农奴”(如图2所示),许多藏人被殴打,数十人被拘捕。

有人拍摄了现场照片并发给自由亚洲电台藏语部,在此向其勇气表示敬意。我们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充满讽刺的事实:中国政府声称它于五十年前“解放”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西藏“农奴”,从此“百万翻身农奴”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这是西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好的时候,云云;可是,如照片所呈现的,被强迫跪在地上的“翻身农奴 ”,怎么会被“解放”他们的军队用荷枪实弹来对待呢?难道这些老人、这些妇女、这些老实巴交的牧人们会是潜伏在乡村牧区的“分裂分子”吗?如果这样的人果真是“分裂分子”,那么,这五十年来的“解放”、“幸福”等等说辞,是不是太缺乏说服力了呢?

2010/9/1,北京

(本文为RFA自由亚洲藏语专题节目,转载请注明。)

5 条评论:

  1. 嘻嘻,姐姐的我第一个读到了!

    回复删除
  2. 一楼的好无聊,血腥的话题对你来说就是嘻嘻一个沙发?我靠。

    回复删除
  3. 找到这篇文章,说的正是在白玉县开矿。

    川内一矿山成“赚钱机器”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6:4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与方舟铝业、托普总部大楼、普马旧址等拍卖接连无人接招的情况相反,近期四川的多处矿权拍卖都高价成交。

      6天后,被称为“全国多金属矿三大明珠之一”的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将竣工投产,






    年利润上亿元。

      昨日,呷村银多金属矿将竣工投产的消息正式公布。呷村银多金属矿投资近5.86亿元,该项目在一年内将为它的投资者们带来近亿元的利润。

      位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境内的呷村银多金属矿2003年7月开工建设,设计年采选规模50万吨。据悉,发现于1973年的呷村矿床已探明矿石储量超过700万吨,资源潜在价值约200多亿元,被誉为全国多金属矿“三大明珠”之一。

      开发呷村银多金属矿的四川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鑫源矿业)董事长骆凤鸣介绍,呷村银多金属矿项目将在8月10日竣工投产。据了解,呷村银多金属矿的最终产品为铜精矿、铅精矿和锌精矿。

      投资5亿多 年赚上亿元

      据骆凤鸣介绍,按照目前有色金属的市价,该矿年产值约8亿元。四川省发改委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杨旭则估计至少是8到10亿元。保守计算,呷村银多金属矿将每年为鑫源矿业带来上亿元的利润。

      据记者了解,鑫源矿业购买探矿权和采矿权花了7200万元。骆凤鸣表示,采矿权年限为20年,而按鑫源矿业的计划则是会在16年内完成开采。杨旭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眼光的投资”。

      工艺复杂 8年始见钱

      现在看来,呷村银多金属矿是典型的“赚钱机器”,但要让这台机器转起来并非易事。如果从拿到采矿证起到投产计算,整个过程持续了8年。

      据了解,拥有银、铜、铅、锌、金等多金属的呷村银多金属矿虽然资源较丰富、品位高、易开采,但同时面临难分选、工艺流程较复杂的问题。

      “先后把矿石送到北京、甚至是国外的加拿大,请专家想法分选”,杨旭介绍,成功将矿石分选颇费周折。在骆凤鸣看来,矿山所处位置“无水、无电、无路,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矿石出山也面临困难。为此,呷村银多金属矿先后建成了年处理50万吨规模的开采工程及配套设施,还包括系列水电站、变电站和总里程36公里的公路。

      矿产丰富 四川开矿热

      值得玩味的是,在方舟铝业、托普总部大楼、普马旧址等拍卖接连无人接招的情况下,近期四川的多处矿权拍卖都被高价买走。

      以铅锌矿为例,两个月前,温州商人黄加园以8.62亿元的天价在四川拍得一铅锌矿的矿权。几天前,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所属的甘洛豫光决定斥资2.91亿元“掘金”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本月月底,拥有多项金属探矿权、采矿权及相应资源的白玉县山川矿业公司100%股权将以1.3亿元的高价起拍。

      四川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32种,占全国总数的69.52%,四川矿产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三个区域。

      据记者了解,在一些产权交易所和矿业网站上,有不少的矿权转让和合作项目。据统计,四川去年出让矿业权价款超过13亿元,其中铅锌矿、金矿、铜矿方面的交易量特别大。业界人士分析,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对有色金属品种的需求大幅度增长,镍、铅、锌、锡都有不同程度的供需缺口。2002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有色金属市场开始了其漫长的“牛市”之旅,主要矿产资源的期货和现货都一直在高价位运行。

    回复删除
  4. 还找到一句话:2006年西部矿业就取得了甘孜州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并继续在四川境内进行金属勘探。

    回复删除
  5. 又找到一篇。

    呷村、孔马寺大型矿床的发现
    吴盛莲 杜锡渊


    区调工作是一项区域性综合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等特点,在地质工作统一作战部署中,担负着战略侦察的任务。区调队员也就扮演着地质、找矿、探索地球奥妙“侦察兵”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征途中,有着许多可圈可点的感人事迹,集中展示了“区调人可贵的艰苦创业与奉献精神”。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能反映在我队历史画卷中,某一个闪光点……。但战友们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与文中所述有某些雷同或相似之处而发出共鸣与感慨万千……,回想起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地质侦察兵用热血丹心书写的战斗诗篇!

    本文所写的是原三区测队(1978年併入现今的区调队)一分队一O四组的战友们(杜锡渊同志当时任组长),在完成1∶20万昌台幅和甘孜幅区调工作任务中,克服各种困难,为祖国积极寻找丰富矿产资源,并取得辉煌战果的事迹。

    1972年,该组开展了1∶20万昌台幅的区调工作,由于测区处于新龙、白玉、义敦三县交界地,高山深谷(矿区海拔4250米),交通不便,前人工作成果很少。为及时获得面上找矿信息,他们在杜锡渊同志的带领下,首先是向乡、村领导汇报工作,说明来意,(发动群众报矿),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群众报矿的宣传工作,除深入到乡、村和社员群居点外,还利用社员会、干部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和办法,在口头宣传报矿(含奖励办法)的同时,还展示了矿石小标本、宣传小册子,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5月份的某一天,该组同志来到了白玉县麻邛乡,得知乡政府要召开“干部会”的消息,在乡领导的支持下,借这一良机在会上开展了群众报矿的宣传,当时有一位名叫所加的藏族干部前来报矿说:“呷山村上有白石头和黑石头,很重”。次日杜锡渊同志与助手马最良同志即请所加同志带路前去现场查看,先是在一小沟的崖壁上,见到了翠绿色的孔雀石,同时在沟边还见有大小不等的“白石头和黑石头,”经仔细观察,白石头是重晶石,黑石头是铅锌矿的转石。由转石区沿坡而上追索,发现转石越来越多,首次在火山岩中的流纹岩内发现了矿化露头,继续观察追索,惊喜的发现在长约300多米,宽约20—30米范围见到了以块状富矿石为主的铜、铅、锌矿体的露头。据此,小组特向分队作了“专题汇报”。

    1973年7—9月,按分队计划安排,以呷村矿为重点,并在分队技术负责毛君一和党支部书记陈绍章二位领导的指导下,一O四组工作人员全面开展了呷村矿点的检查评价工作,他们与20多位民工一道,早出晚归,共测制1∶2000地质草图1.65平方公里,施工探槽28个(计1320立方米),采集各类测试,鉴定样品(标本)等。在施工的过程中,曾遇到两次出人意料的事:其一,在槽探施工中遇上了大量的漏水,在没有排水设备的紧急关头,他们毫不退缩,敢于碰硬,“用盆子,一盆又一盆不停的端水”。同时采取“三边、一及时的作业方法,即边挖探槽、边排水、边采样,及时进行地质观察编录”。把个施工现场搞得生气勃勃。其二,在工作期间,与本矿点相邻的兄弟组,传来了一个惊人的坏消息说:“有一位战友被土匪抓走了…”,曾一度引起本组人员的思想波动,经及时向分队汇报,分队的意见是:“不能停工,即增派人员支援”。小组坚持继续施工,同时还采取了晚上站岗放哨的应对措施,解决了工作人员(民工)的后顾之忧,使野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按期完成。

    通过本次工作,取得了呷村矿床检查评价的相关资料,圆满完成了任务。其主要成果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在矿区内共发现东、西两个矿带,初步圈出了两个矿体。经对Ⅱ、Ⅲ、Ⅳ号三个矿体估算地质储量结果,共获银(均指金属储量)889.2吨,铅:185000吨,,锌:15840吨,铜:28000吨,金:1.33吨。

    2.初步认为:本矿床系由多种矿产共生而成,且已达中一大型矿床规模,故将其命名为:“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这是我省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无论是在经济价值或指导进一步找矿,成矿模式的研究等均具有现实意义,不失为一主要的普查、勘探后备基地。

    1975年以来,先后有四川省地矿局108、403两地质队对呷村矿床进行了普查、勘探,证实该矿床是一资源丰富,综合利用价值颇佳的大型矿床。其中主要矿产:银、铅、锌经勘探为大型、铜为中型(据省2004年资源量统计表),与其共生的汞、金、硫、重晶石经详查(C+D级储量)为大、中型,硒为小型(据省局108地质队1984年12月评查报告)。一个矿床有如此多的成矿元素共生组合实属罕见,堪称四川之最。

    1977年6月,一O四组的同志们又转战1∶20万甘孜幅,承担了白玉县孔马寺辰砂重砂异常的检查任务。工作地处金沙江支流登曲东岸,河流切割深,矿区海拔高度4377.9—3654.6米,相对高差700米,紧靠矿区的石灰岩地层,构成了险峻的悬崖峭壁,通行不便,自然地理条件极为恶劣,加之复杂的地质背景,赋矿围岩独特,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自1965年起至本矿床发现之前,虽经过多个单位工作,仍未能将本矿床神秘的面纱揭露出来。
    本次工作,系选择在重砂辰砂异常带中部(异常强度高的地段)作为了突破口,力争在短期内收到效果。但在实施中由于对汞矿工作经验少,特别是受已知矿床模式的束缚,最初曾把找矿的主要目标局限在石灰岩内(包括转石或原生矿体露头),尽管在长约20公里,宽4公里的范围内采取拉网式地搜查,几乎是见到石灰岩就用铁锤敲打,可说是费尽心机,吃尽苦头,但仍然效果很微。

    1978年5月,一0四组工作人员重返孔马寺,他们首先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来考问自己:“这么高强度的重砂辰砂异常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回答是“:找不到辰砂矿原生露头决不罢休……。”首先是从思想认识到行动上,去掉了“只在灰岩中找矿的偏见”,对追索中所见到的岩石露头、转石(河流漂砾、残坡积物)都仔细观察、敲打,当杜锡渊和助手徐志明同志沿坡追索了二天,终于在水沟边的一块直径约30厘米的转石中,见到了密集浸染状的辰砂矿,含矿围岩为流纹岩类火山岩。根据这一重要线索,次日就在孔马寺断裂破碎带的火山岩中,找到了辰砂矿的原生露头,并确定按矿点踏勘要求,展开了为时15天的检查工作。在含矿带内测制了1∶2万地形地质草图8.75平方公里,在北西拉龙沟矿段和南东则巴沟尾矿段(含转石区),分别测制1∶2000及1:4000地形地质草图,面积分别为0.2及0.8平方公里。与此同时进行了地表工程施工、采样等。为了解矿体地下深部情况,小组同志还不怕脏和累,钻进阴暗潮湿而又狭窄的老硐中去进行地质观察。硐的顶、底洼突不平,头被碰起了包,手也划破了皮,弄得像个“泥人”似的,还从没有怨言,他们真是把“爱岗敬业”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孔马寺汞矿床产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上段第二层底部流纹质(凝灰)角砾岩中,个别为英安岩。通过本次工作,在北西矿段近500米的范围内,共圈出5个矿体,累计汞金属地质储量为243.2吨,若5个矿体相连,估算地质储量为2399.5吨,可达大型矿床规模。值得提出的是:在本矿床外围,登龙乡、热加长20公里范围内,还有9个较有希望的辰砂重砂异常,进一步工作可望发现新的矿产地。

    本矿床与前所述的呷村矿床,二者相距仅40公里,且均是有进一步扩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

    为了表彰30年来,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有功单位及个人,1980年地矿部授予我队杜锡渊同志“找矿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工作者”光荣称号。荣誉来之不易,但要说明的是:本人仅是在前两个矿床找矿中,作出积极贡献集体中的一名代表,光荣应属于培育我们成长的地质队这个“温馨的家园”和在实际工作中,通力合作的战斗集体,特别要向提供找矿信息的报矿人所加同志致谢!
    呷村、孔马寺大型矿床的发现,距今虽已时隔30余年,但昔日的战斗情景似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弘扬他们那种坚定、执着的奉献精神,积极为祖国寻找出更多的矿产资源,同时也为实现我队提出的“找矿立队、开矿富民强队”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此区调队五十周年华诞之际,特撰写此文以作纪念。

    回复删除